新加坡在新冠病毒流行後加強了對疫苗相關產業的招商引資。在各國展開爭奪戰的背景下,意圖成為亞洲的疫苗生產開發中心,實現穩定供應和培育產業的一箭雙鵰。新加坡的國民疫苗接種推進得也很快,政府行動十分迅速。

與美國輝瑞一同研發新冠疫苗的德國生物企業拜恩泰科10日宣布,運用被稱為信使RNA(mRNA)的遺傳物質的疫苗和治療藥物製造設施將最快2023年在新加坡投產。東南亞的地區總部也將在年內設立。
成功吸引該企業落戶的貿工部長陳振聲表示,新加坡「將實現對新的病毒擁有抵抗力並成為全球疫苗供應網中的重要據點」。
法國製藥巨頭賽諾菲也在今年4月宣布將設立疫苗製造據點,力爭2026年完工,投資額達到4億歐元。此外,擁有疫苗開發必備技術的美國科學儀器及試劑研發巨頭「賽默飛世爾科技」也將擴充據點。
由牛津大學研究者等建立的資料庫「Our World in Data」顯示,新加坡每百人接種次數為51.3次(截至5月10日),遠高於日本的3.7次。
由於沒有出自新加坡的世界級醫療相關企業,政府在支援落戶方面表現積極。據稱,在確保疫苗時也是很早就開始與歐美製藥企業接洽。金融消息人士予以肯定稱:「展現出國家整體的戰略性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