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生 魏瑩潔
國土面積僅為728.6平方公里,卻有550萬人口。新加坡目前用不到1%的土地產出約10%的國人所需食品,其餘90%只能靠進口來解決。
對此,新加坡政府於2019年初宣布「30·30」願景,即到2030年確保新加坡本地出產的農產品能夠滿足本國30%的需求。
為了提高本國蔬菜等農產品的產量,有農場主選擇在城市的立體停車場等屋頂開闢農場,能日產蔬菜400多公斤。據BBC近日報道,在這個位於東南亞的城市國家,已經有10多處這樣的屋頂農場。
屋頂農場日產蔬菜400公斤
吳女士經營的農場位於新加坡一處立體停車場的頂層,面積約為三分之一個足球場。

吳女士在她的屋頂農場(圖片來源:BBC)
「新加坡很小,土地很貴,在這裡擁有一塊地來種菜,簡直像做夢,好在我們有很多立體停車場。」吳女士說,她的農場每天能為附近的零售商提供多達400公斤的新鮮蔬菜。
在這個位於東南亞的城市國家,已至少有10多個這樣的屋頂農場。這個擁有550萬人口的國家,90%的食品都依靠進口。
為了增加本土的農產品產量,政府從2020年起開始出租屋頂給人做農場種菜。
BBC記者探訪吳女士的農場時看到,工人們正在採摘、修剪和包裝捲心菜。在種植設備的另一邊,還有工人們正忙著重新種植幼苗。
有政府補貼仍未盈利
吳女士介紹,開辦農場的成本約為100萬新幣(約合492萬元人民幣),其中大部分都花在了購買種植設備上。
吳女士告訴記者,她雖然得到了政府的補貼,但整體算下來並沒有盈利。
她有10名員工,每年還要花9萬新幣來租用這塊農場以及另外一處停車場的屋頂,那裡的農場還在建設中。

屋頂農場的工人在作業(圖片來源:BBC)
「我們農場的起步期在疫情階段,所以後勤部分相較於正常情況下花費的錢和時間都更多。」吳女士解釋,此外,這個農場所用的停車場是政府招標的第一個屋頂農場,所以缺少經營經驗,整個過程對於她來說都比較陌生。
除了直接種菜,屋頂農場的主人也在嘗試其它賺錢的方法。
另外一位農場主吳先生告訴記者,他將農場租給私人種植蔬菜,每月收取月租。他告訴記者,這種方式特別受農場附近的家庭歡迎。
然而,另外一位城市農場主李先生向記者表示,土地租金的高成本將他「勸退」到一處租金極低的工業建築。「蔬菜歸根結底只是蔬菜。不像松露,即使你賣的蔬菜可能是最新鮮,最好吃的,但它也只能賣到那個價格。」他告訴記者。
蔬菜依賴進口價格易波動
來自新疆克拉瑪依的小愛(化名)是在新加坡一所大學求學的中國留學生。此前她在新加坡居住學習,目前暫時回國了。
她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自己在新加坡時看到過屋頂農場。「新加坡實在太小了,能找著種蔬菜的地方就已經很難得了。」小愛介紹,新加坡的蔬菜絕大部分都依靠進口,她在超市裡經常看到來自中國廣東的菜心等,此外還有來自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的蔬菜。因為過度依賴進口,新加坡市場上的蔬菜價格也不是很穩定。因此,也有新加坡當地居民自己在家種植蔬菜的,自給自足。
小愛租住在學校附近的一間公寓,日常就餐都是靠外賣解決。她告訴記者,在新加坡人們常常在食閣吃飯,如果不想做飯,那是最省錢的填飽肚子的方式。食閣有點類似於半戶外食堂,裡面有許多不同的店,菜品齊全,比如說一份海南雞飯才5新幣(約合25元人民幣)。
小愛住的公寓是帶廚房的,她如果想吃中國菜,也會去超市買菜。她常常在周末去逛超市,買一次菜花費約150新幣(約合738元人民幣),一個人可以吃五天。

新加坡超市出售的本地蔬菜(圖片來源:聯合早報)
「基本中國賣的蔬菜在新加坡都能買著,像普通的菜心、上海青、大白菜,還有韭菜、茼蒿,一般超市裡都有賣,也都還挺新鮮。不同種類的蔬菜,價格也在每公斤新幣3至4元不等(約合15元人民幣)。在家炒蔬菜吃比外面的中餐廳還是便宜很多。那些中餐廳,普通的一盤炒菠菜都是10新幣(約合50元人民幣)往上走。」小愛說。
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上月底,新加坡《聯合早報》就曾報道,雖然馬來西亞的葉菜豐收,但因為當地連降暴雨,導致批發價回升。
新加坡果菜出入口公會副總務陳春發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稱,從澳大利亞進口的西蘭花和白菜花受暴雨和人力短缺影響會漲價,而從中國進口的蔬菜價格則比較穩定。馬來西亞金馬侖人力短缺不僅會造成減產,也會因為缺少人手挑揀處理菜葉,影響出口蔬菜的品質。
發展都市農業仍有難題待解
據報道,目前新加坡國人所需的90%的食物,目前要從17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口。新加坡的目標是到2030年,本地能生產本國所需的30%的食物,這是目前產量的三倍之多。
新加坡增加食物產量的方式不止「屋頂農場」這一種。

新加坡另一處屋頂農場(圖片來源:BBC)
這個國家大部分的本土農產品都歸功於政府大力補貼的高科技設施。官方統計數字顯示,2020年,新加坡有238個持證農場。
新加坡食品局表示,一些農場已經盈利,並且可以通過擴大生產規模來提高盈利。
「對新加坡來說,糧食安全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作為一個資源有限的小型國際化城市國家,新加坡很容易受到外部衝擊和供應鏈中斷等因素的影響。」新加坡食品局的發言人告訴BBC記者,這也是他們為什麼要不斷努力來保證基本資源供應的原因。
今年早些時候,當幾個國家限制關鍵食品的出口時,糧食安全問題便成為了新加坡面臨的焦點問題。依賴食品進口的新加坡政府,試圖保護他們國家的糧食供應。因為俄烏戰爭和疫情的影響,從主食到原油等一切商品的成本都上漲了。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項目主任陳教授表示,國家應該給予城市農場更多的支持。目前,新加坡食品局提供了生產補助金,還有為了鼓勵國內消費者購買本地產品而開設的定期農貿市場。「或許我們可以考慮為當地農民提供一些簡單的技術,以此來幫助他們。」陳教授說。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助理教授索尼婭·阿克特認為,高昂的運營成本是城市農場主們面臨的主要挑戰。
「新加坡政府為屋頂農場的企業家們提供了大量的財政支持和補貼。」她說,「然而問題是,當政府停止對這些農場的財政支持時,這些農場是否還能夠正常運行,並且其運營是否還具有商業可行性?」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