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食物價格沒上調但分量減少 受訪公眾認為是變相起價

《新傳媒新聞》的調查顯示,國人最常購買的四種食物咖啡烏、冰美祿、雜菜飯和雞飯價格在過去五年,上漲了一到兩成。本台的另一項問卷調查則發現,60%的受訪者認為近三個月來,食物價格沒有上調,但感覺食物分量減少了,形同變相起價。
面對全球通脹壓力,專家指出許多售賣食品的商家為了應對高漲成本,又不願意起價流失顧客,於是在食物分量和品質上做出調整。
另外《新傳媒新聞》向1000名國人展開的問卷調查也顯示國人在購買食物時優先考慮的三大因素包括價格、衛生及便利。
18到24歲的年輕人對食物價格較敏感,有九成會優先考慮食物價格。
近八成45到54歲的中年人則更在乎食物衛生。
73%的54歲以上的年長居民表示,比較關注購買食物時有多方便。
問卷調查也發現,國人平均每星期的食物消費達268元。
他們消費最多的是在採購雜貨食品,一星期花費約83元。
在食閣、小販中心和咖啡店買食物,的每周費用則有79.70元。
花費在餐館、咖啡廳和酒吧的費用有約98.10元。
泡泡茶、果汁和優格等飲料和小吃花費則達43.90元。
年齡介於18到24歲的年輕人,食物花費最低一星期花145元。食物花費最高的群體則是35到44歲的人士,一星期達327元大部分屬於夾心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