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年至今,全球晶片短缺的局面始終難以徹底破局。並且成熟製程晶片短缺的境況,恐怕會延續至2023年。
近日,全球領先的特殊工藝半導體製造商格芯(Global Foundries)宣布在新加坡投資超過40億美元(摺合50億新元),用於建設新晶圓工廠和擴大產能。

(圖:來源自網絡)
6月22日消息,格芯計劃在將在未來兩年裡斥資40億美元,擴大其在新加坡的產能。並表示,自己的這一決定正是為緩解全球晶片短缺。
不過,格芯的野心不止於此,在新加坡的投資,不過是其未來5-10年計劃的階段性擴張計劃的第一步。在此前的十餘年裡,格芯的境況一直不佳,公司常年處在虧損的狀態,靠著母公司輸血才得以生存。
這一艱難的境況,讓格芯放棄了在10nm節點上同三星、台積電的競爭,轉而專注於成熟製程。同時,格芯在中國的700億元投資項目也打了水漂。2017年,格芯聯手中國成都市政府斥資100億美元建設12英寸晶圓工廠。為此,成都市政府花費幾十億元,用於建設廠房、購買配套設施等。
按照計劃,一期項目將於2018年投產。然而,這一年格芯新上任的CEO卻叫停了公司在全球的投資項目,精簡公司業務。就這樣,項目因此爛尾,格芯敗走中國市場。

(圖:來源自網絡)
此次,格芯與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攜手合作,同時在已承諾客戶的共同投資下,進行了超過40億美元的投資,這些投資將在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方面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
格芯執行長Tom Caulfield表示,公司擴張計劃的資金包括政府的投資和客戶的預付款。他還指出,在新加坡投資40億美元是該公司在未來5至10年戰略計劃的第一步。
在新加坡建廠的格芯每年將增加450,000片晶圓的生產能力,新加坡生產基地的生產能力將提升至大約每年150萬片晶圓(300mm)。
格芯新工廠已破土動工,預計首期工程將在2023年投產。該工廠將為汽車和5G技術製造晶片,長期客戶協議已經簽訂。它將在新加坡增加約1000個工作崗位。

(圖:來源自網絡)
格芯是全球第四大晶片代工廠,為阿布達比國有基金穆巴達拉(Mubadala)投資公司旗下子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州Santa Clara,在美國、德國和新加坡均有設廠,代工由AMD、高通和博通等公司設計的晶片。公司正在籌劃赴美IPO,屆時的估值規模大約為300億美元。
未來兩年內,除了在新加坡投資40多億美元,還要向德國和美國各投資10億美元。據了解,該公司的新加坡業務貢獻了其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