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患子宮內膜異位症夜難眠 經血過多曾一天用25片衛生棉

38歲會計師Pearline Cher曾被診斷出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圖:CNA/Kelvin Chia)
本地一名女子四年前突然出現經血過多、嚴重經痛等情況,被診斷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這個疾病讓她飽受經痛困擾而夜夜難眠,同時也因為經血過多問題,一天要用上多達25片衛生棉。
38歲會計師Pearline Cher告訴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 Lifestyle,她在2019年6月時,突然出現經血過多,並且下半身嚴重經痛的情況,令她不知所措。
當時,全科醫生診斷為是普通經痛,給她開了止痛藥,不過症狀並未好轉,依舊出現不尋常的經血過多情況,導致她每日必須換上10到15片衛生棉。
「我當時還有嚴重腰痛,骨盆左側也痛,無法正常坐下或是躺下,痛得我睡不著覺,整個晚上都蜷縮在床上痛哭。」
Pearline Cher向無數全科醫生求診,但病症仍未得到緩解。一年後,她在2020年6月看了婦產科醫生,終於被醫生診斷出是患上了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
子宮內膜異位症指的是原本應該在子宮內膜的細胞組織生長在子宮以外的地方,而經痛、骨盆痛以及發生性行為時出現疼痛等都是常見症狀。
由於她的細胞組織生長在左卵巢,因此醫生建議切除左卵巢,並植入裝置來停止月經。
手術完成後,Pearline Cher的月經和經痛雖然停止了,卻開始發高燒,連感染科醫生都無法確定她發燒的原因。
醫生批准她出院後,她的高燒卻沒有退,甚至一度高至39.5攝氏度,還出現發冷、發抖和出汗等症狀,每天都需要接受抗生素滴注。在2021年上半年的冠病疫情期間,她也每天風雨不改前往醫院打點滴。

動完手術後,她需要每天打點滴,補充抗生素。(圖:Pearline Cher)
手術後又來月經
當她開始對自己的病情感到絕望時,她突然又發現自己來了月經,而且經血量比之前還多。
「當時我在家辦工時,經血突然一涌而出,骨盆和背部也開始疼痛。我每天使用的衛生棉數量增加到20到25片,晚上睡覺後每個小時還必須起來更換。」
醫生給她開藥來止住經血,但伴隨而來的是很多的副作用,包括嚴重情緒波動和體重迅速增加。
「我的情緒很暴躁,並與我的家人起了很多分歧,就連我的好朋友聽到我為小事發牢騷時也感到莫名其妙。我也不想為了小問題大呼小叫,但我無法控制自己。我不能正常走路、吃飯、坐下或睡覺。」
病情開始出現轉機
所幸Pearline Cher在加入了一個子宮內膜異位症支援小組後,通過介紹下前去看診,終於在2021年10月被診斷患有第四期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以及子宮腺肌瘤(adenomyosis)。
不到一個月,她進行手術切除了子宮,並割除腸道受感染的部分,同時也找到了她持續發燒的原因,也就是體內細胞發炎所致。

Pearline Cher與孩子們的合照。(圖:Pearline Cher)
「我去了三間醫院,進行了超過30次診斷測試,並花了超過14萬元的醫療費用,才治好子宮內膜異位症。我花太多時間進行檢查和治療,失去了很多陪伴孩子和丈夫的時間。」
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相關資料不足
她認為,關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資料不足,導致病人與全科醫生對相關病症的認識不大。
「大多數女性健康講座都是關於宮頸癌和卵巢癌,多數公共信息都不會談到子宮內膜異位症或月經問題…… 如果早點發現並醫治我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情況可能會大不相同。」
對此,她補充,本地遠程醫療服務公司Doctor Anywhere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症狀測驗,可能有助於提高患者相關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