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為全球最開放的發達經濟體之一,吸引了大量前來務工的外籍人員。那麼,那些在新加務工人員,在新加坡的生活如何,賺到了足夠的錢嗎、疫情下遇到了什麼困難?
以下帶各位一起走進外籍勞工在新加坡的生活現狀。
背井離鄉
網友jfzy是一名來自於中國的勞工。在2021年5月1日的勞動節,烈日當頭,勞工們在工地里加班加點趕工程,希望大樓早日落成。
jfzy幽默地寫道:「勞動節,不勞動怎麼過節」。
為保護皮膚不受赤道過強的紫外線侵害,工人們在工地上得穿著長衣長袖勞作。
頂著30多度的太陽天,他們在鋼筋之間穿梭。

有時下雨天,勞工們要披著雨衣,迅速前往工地去處理工地需要善後的事情。
然而當雨越下越大無法繼續工作時,jfzy便只能彎著身軀,躲在鐵瓦下避雨休息。
居住方面,像jfzy這樣的外來客工居住在由政府統一分配的勞工宿舍里。由於工地附近的配套設施通常不是特別完善,生活條件說不上好。

居住環境有些簡陋,常有蚊蟲來騷擾。jfzy卻沒因此喪失對生活的熱愛。
對他來說,天空飄過的一朵美麗的雲、絢麗的彩霞,都是他生活中的快樂的源泉。
他會記錄拍攝下來生活的美好,工地天空的油畫特寫、生活的幾行小詩。
在周末休假的時候,他和同事們也會享受難得的放鬆時光,結伴到附近的昇菘超市購買生活用品。
由於工地外沒有公共運輸,所以他們每一趟步行來回都要花上至少兩個小時。不過大家依舊為難得的放風感到開心。

疫情下的他她
2020年,新加坡客工宿舍爆發疫情,數萬名勞工感染。勞工的抗疫工作成為重中之重。
jfzy在2021年6月10日打上了疫苗,還收到了醫護人員發放的抗疫禮包,在疫情籠罩下收穫了來自於社會的溫暖。
網友「Amandacat」說,在新加坡工作多年,已做好了移民的準備。她在碧山居住了20年,這一住,幾乎就是整個下半輩子的事了。

在她看來,新加坡生活簡單,社會體制完善,交通便捷,人情來往不複雜,執政者以為民為本。政府在疫情期間也給民眾提供補貼,每一筆錢都直接打入公民的銀行帳戶里 她也提及了一位與她相談甚歡,同樣漂洋過海來到新加坡的那位計程車司機。
他也有在家鄉,隨著妻子到福州去管理工廠。兜兜轉轉,最終一家人還是選擇紮根在城獅。 如今兒子當兵了,女兒也高中即將畢業了。
他覺得自己大半部分的任務也完成了。 他說他們一家人很早就取得公民。
他感恩自己在後疫情時代仍有一片立足的小天地。
寸步難行
這些腳踏實地的打工人憑自己的努力闖出一片天地,然而,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苦苦掙扎。
網友「隨風」在帖子中寫道:「交了3萬5,來新加坡工作不到2個月,我被辭退了」。他在國內做的是服務業,卻被國內的無良中介介紹到了製造業,儘管他不辭辛勞盡力堅持了幾天,卻最終還是只能舉債回國,使得原本的生活雪上加霜。

韓啟金,在新加坡工作,多年來兢兢業業,是家裡的頂樑柱,贍養妻子兒女,卻在48歲的生日前因為中風倒在了病床上,家中積貧,孤身一人在異國他鄉。
還有前維和軍人「藍盔」在新加坡舊疾復發,又不幸染上新冠。彼時的他,回國之路漫漫無期,身無分文生活不便。
「問題是我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現在手裡沒錢吃飯,身體也不能工作,加上因沒錢吃飯導致身體虛弱,在勞工宿舍昏迷兩次。真怕在同事們去做工時昏迷不醒沒人管死去。每天只能靠兩頓只有兩片白菜葉的麵條熬日子,跟大使館發郵件打電話求助也沒有迴音。今天早上在同事去做工後抱著半碗麵條哭了好幾次。家人還得每隔一段時間就語音給我怕我昏過去沒人管。」

不幸也不總是發生在體力勞動者身上,去年38歲的中國工程師突發顱內出血,致使全家安居新加坡的美夢淪為泡影,三年辛苦工作化為烏有。夫妻二人幾年辛苦積攢的家底也在高昂的醫療帳單面前揮霍一空,全家舉債度日。

生活起起落落。人在異鄉為異客,或許為了家人、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更好的未來,獨自在異國他鄉承受著不確定性、未知與孤獨感。
黎明前的曙光 一名在新工作的中國人張曙光在今年的1月24日,也是他18年結婚紀念日的那天,不幸在睡夢中突發心梗去世。而前一天晚上,他還和遠在家鄉的妻子視頻聊天裡有說有笑。
張曙光幾年前因房貸壓力,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新加坡當瓦工。
作為家裡的頂樑柱,他每個月給家裡匯1萬人民幣支付家人的生活開銷。張曙光的妻子劉麗莎因為心臟不好,被醫生叮囑不要做體力活,她就負責留在家中照顧老小。
兩人的孩子才十幾歲大,還在讀書,而房貸還有八年才能還清。張曙光的公司表示,他死於自然原因,因此只能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沒有賠償金。後續,公司領導出資處理後事,將他的骨灰運回故鄉。
劉立莎因為疫情緣故無法出入境,沒能見到丈夫最後一面是她這輩子最大的遺憾。 除了對該事件的惋惜與痛心外,事件後續也體現了人間的溫暖與真情,大量好心人和媒體,包括《新加坡眼》傳播事件,為張曙光募捐。不少好心人伸出援手,幫助張曙光的家人度過了難關。

尾聲
在2017年,新加坡管理大學對157名客工進行來隨即問卷調查,大部分的外來務工人員表示,對薪水和工傷賠償的相關事宜並不滿意。
最困擾外來務工者的三個問題分別是:雇員出現工傷時僱主並沒有為他們上報、雇員缺乏證據支持索賠所需、僱主拖欠工資,外來勞工缺乏獲取證據的渠道來提高訴訟的成功率。
不過,社會亦有溫情一面。

韓啟金住院所花費的16萬新幣的天價醫療費,即使並非工傷,他所在的公司仍然自願承擔;「藍盔」在直播採訪之後收到的四面八方的援手,從機票到保險,乃至中國大使館也出面發聲,現在已經回到國內安心養病;網友「隨風」在最後收到了新加坡中介的部分退款,中介也承擔了他的回國機票。那位工程師,也收到了公司的補貼和幫助,在各方幫助下漸漸回到了自己的生活;線上線下的好心人為張曙光募得了幾十萬善款。

新加坡是個美麗的島國。對有些人來講,它就是那個溫和親切的熱帶島國,微風徐徐、美好、陽光、明亮,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靠近赤道的陽光如此毒辣,留下的汗水和在異鄉獨自闖蕩流下的淚水只有自己知道。
人們在生活的起起伏伏之中迷茫又覺悟,有時危機也是轉機。
希望每一位遊子都平安順遂,憑自己的努力過上想要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