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疫苗分配器是本地首個結合機器人部件、智能感應器和數碼科技,將抽取疫苗自動化的機器。(曾坤順攝)
作者:劉智澎
隨著新加坡啟動冠病疫苗追加劑接種計劃,接種中心每日的預約人數料將增加。以機器取代人工抽取疫苗注入針筒的步驟,能讓醫護人員有更多時間與接種者交流,緩解他們的焦慮情緒。
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昨天(9月30日)在面簿發文說,他今年初到勿洛民眾俱樂部接種中心視察時發現,護士須人工抽取0.3毫升的疫苗注入針筒,而每瓶疫苗剛好提供六劑。「這是個耗費勞力的步驟,而且需具備高技能並嚴謹地進行。」
目前僅適用於輝瑞疫苗 廠商:隨時可擴大生產
王瑞傑在4月走訪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時分享了他的觀察,並挑戰研究團隊開發解決方案來減輕接種團隊的工作負擔。不到六個星期,研究團隊就成功研發出這款自動化疫苗分配器(Automated Vaccine Inoculation Dispenser,簡稱AVID)。
目前在七個接種中心使用的這種分配器,由新科研旗下的先進再製造與科技中心(ARTC)和新加坡製造技術研究院(SIMTech)以及本地企業Sysmatic Global攜手研發。
Sysmatic Global董事長邱克尼透露,生產一台分配器需要三到四周。「早前面對的零件短缺問題已經解決,我們隨時可以擴大生產。」
不過,分配器目前只適用於輝瑞的冠病疫苗。若要用於其他品牌的疫苗,須根據疫苗瓶的大小更換瓶架,並且調整機器軟體和針筒裝架。
在信佳—凱秀(Senja-Cashew)民眾俱樂部接種中心工作的康盛醫療護士經理陳美珠(47歲)受訪時說,分配器能在五分鐘之內把疫苗注入六個針筒,而人工抽取六劑疫苗則需要雙倍時間。
陳美珠說:「每到傍晚時分,我們難免會感到疲倦,眼睛和手也會累。分配器能快速準確地從疫苗瓶中抽取六劑,可減少疫苗浪費和人為失誤。」
如今陳美珠可以專注於施打疫苗,也有更多時間向接種追加劑的年長者解釋須注意事項,並緩解他們的焦慮情緒。
疫苗仍需人工稀釋並檢查劑量正確無氣泡
從冰箱取出疫苗並解凍後,醫護人員仍須人工稀釋疫苗,再把完成稀釋的疫苗瓶和六個空針筒放入分配器。
按下按鈕後,分配器就會把針筒的蓋子逐一打開,分別注入0.3毫升疫苗,再輕彈針筒以去除裡面的氣泡,最後把蓋子蓋上,整個過程少過五分鐘。

只要按下按鈕,分配器就會把針筒的蓋子逐一打開,個別注入0.3毫升疫苗並蓋上。(曾坤順攝)
負責操作分配器的護士會確保針筒內的疫苗劑量正確,沒有氣泡或異物,才交給施打疫苗的護士,施打前也須再檢查一遍。
先進再製造與科技中心執行長、新加坡製造技術研究院院長廖光榮博士指出,雖然英國和泰國也有類似的自動化疫苗抽取技術,但本地這款分配器設計簡單且容易操作,重量不到25公斤,生產成本也低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