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共有483名法律系畢業分批出席在最高法院大廈舉行的本年度律師集體宣誓儀式。(聯合早報)
作者 侯佩瑜
醫生和律師一向是新加坡家長心目中既體面又收入高的「夢想職業」、「吃香鐵飯碗」。然而一項最新調查卻顯示,只有48%在新加坡執業的律師會鼓勵他們的孩子入行法律界。
換句話說,有52%的律師反對孩子入行。
有趣的是,這與去年的民調結果截然相反。2021年,有約77%的律師說會建議子女從事法律工作,僅有23%反對。
這項網絡調查由《海峽時報》和市場研究公司Statista聯合進行,共有297名律師參加。
是什麼原因讓原本被視為鐵飯碗的律師行業不再吃香?為何連律師都這樣認為?
調查列出了律師們給出的原因:
工作時間太長、壓力大,對律師的要求高;
律師這個職業逐漸被視作服務提供者,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不如選擇更容易謀生的方式;
太多律師了,競爭力大;
律師行業的流失率很高;
我是一名好父母,(不想孩子這麼辛苦,步我後塵)。
怪不得去年律師行業出現了離職潮。
新加坡律師每年4月1日更新執業執照。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有538人放棄律師專業,改寫五年的新紀錄。其中310人是執業少過五年的初級律師,原因也是工作壓力大。
與此同時,這個向來被視為含金量極高的法律文憑,2021年僅有457名畢業生宣誓成為正式律師,是歷來最少的一年。
至於支持兒女繼承衣缽的原因則有:
既有成就感,也有挑戰性,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謀生方式;
自己在律師這行混得挺好的;
這行充滿樂趣和可能性;
家族裡都是律師。

(示意圖)
針對調查結果,新加坡律師公會會長陳錦海接受《海峽時報》訪問時說:
「法律工作是一門要求很高的專業。在疫情封鎖期間執業很困難,解封之後變得更加艱難。」
「客戶和司法體系各方面都在壓榨律師,從縮短期限到壓低律師費。到頭來,律師還得犧牲個人生活來應對。」
「如今的律師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父母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進入律師行業,這是可以理解的。成為一名律師意味著你有機會為有需要的人服務,做出改變。但同時,也意味著需要承受壓力和作出犧牲。」
新加坡律師公會前會長劉比得的兩個女兒都是律師。他受訪時說,環境對職業選擇有影響。
他告訴記者,自己屬於50年前機會有限那一代人。
「法律工作是一種使命,是一種專業,它會讓你終身受益,即使你以後從事其他行業。我在訴訟等工作上,因為能為他人的生活增加價值而感到滿足。」
相反的,律師王立清就透露,他的兩個兒子曾在他的律師行實習,但最終都沒選擇讀法律,放棄了這份「無須擔心被炒魷魚」的工作。
蟻粉聽了行內人的說法,還會鼓勵孩子從事法律工作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