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手機最近有沒有全球大裁員的新聞刷屏?
11月3日,馬斯克在收購推特一周後,宣布大規模裁員,3700人,公司接近50%的員工在一夜之間被裁。

馬斯克Twitter發布的內容
11月9日,扎克伯格正式宣布裁員1.1萬人,約占Meta員工總數的13%。這不僅是Meta及其前身Facebook成立以來第一次大裁員,同時也是矽谷眾巨頭中裁員力度最大的一家。
實際上,除了推特和Meta,受利率上升、通脹飆升以及能源危機影響,包括蘋果、微軟、亞馬遜等在內的多家科技巨頭都紛紛宣布裁員或縮減招聘規模。
「裁員潮血洗矽谷」,有媒體這樣形容。考慮到這一輪的裁員力度和波及度,這個形容著實不算聳人聽聞。

網傳各大公司裁撤力度
全球經濟不景氣,美國的裁員潮是結果,也有可能是席捲全球的開始。身在新加坡的你,有沒有瑟瑟發抖?
而對於在新加坡的外國人,除了要擔心裁員的問題,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EP和SP門檻都提高了,准證越來越難拿了。
戰戰兢兢生怕哪天自己的薪水就拿不到EP/SP的時候;工作多年,職業規劃受限,前途茫茫的時候;申請PR屢屢被拒,小朋友讀書學位難拿的時候……

不販賣焦慮,憂患就在那裡,危機就在那裡,人生很多時候,需要留一個後招。
Plan B來了~
比如說,現在政策收緊,要申請准證就沒有別的路可走了嗎?有的,申請自雇就業准證。
自雇就業准證本質是自己開了公司與自己建立僱傭關係,進而申請Employment Pass。無論是否持股,對於申請結果沒有影響,本質與普通Employment Pass沒有區別。

具體操作起來,自雇就業准證需要有本地合伙人,把公司註冊起來,僱傭本地員工運營幾個月來申請。 如果不想前期投入那麼高,擔心風險太大,以及按照現在的政策,初創公司就業准證的批准率相對會有影響,那麼還有一種選擇,創業准證!
創業准證(Entrepass)是新加坡給有意向在新加坡創業開公司的企業家的准證,與公司關係不是僱傭關係,是公司老闆。
具體操作起來,創業准證有無本地董事均可,可以先不註冊公司,直接申請准證,批准後才註冊公司,公司可以是自己百分之百持持股,並且做唯一股東。也可以先註冊公司,在公司成立6個月之內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