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gene Ng(伍俊榮)是StaffAny聯合創始人兼增長業務負責人,負責業務拓展和市場營銷。
這是一家致力於助力企業改進管理的創業團隊,目前也是東南亞發展最快的勞動力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眼下,伍俊榮領導的團隊以及他們的產品方案已經為新加坡乃至東南亞地區上萬企業員工提供支持。
他們設計的軟體程序有效集成了運營管理與人力資源,不僅幫助企業提高了績效、節省管理成本,更在疫情期間,開發出手機集成應用,為企業客戶解決了復工的難題。
校友簡介

Benjamin Yeo 伍俊榮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工商管理BBA2018屆
StaffAny聯合創始人、
業務增長負責人
疫情帶來的新業務
新冠疫情持續一年,給新加坡的各行各業都造成了不小衝擊。為了防範疫情的傳播,新加坡政府規定所有企業和員工都要遵循安全管理措施,以便最大程度地減少人與人之間的密切接觸。其中相關措施就包括實施國家數字登記系統SafeEntry、體溫篩查等健康追蹤系統。
出入任何場所都要做各種各樣的申報和打卡,這其實給日常辦公出勤的企業員工增添了不少額外的麻煩。但如果有一款全能的手機應用能夠幫助用戶完成所有申報打卡,豈不是能讓企業和員工兩方都感到方便?
新加坡初創公司StaffAny就應對疫情,僅用四周時間就開發出了這樣一款全能型應用程式——CICO,意為打卡上下班Clock-In與Clock-Out的縮寫。
作為StaffAny的聯合創始人,伍俊榮表示,疫情席捲新加坡之際,作為企業辦公應用軟體的開發公司,他們就在與客戶溝通,幫助客戶尋找加強安全管理措施的痛點。
他說,「這款應用其實也是與客戶聊出來的。我們發現企業僱主其實對公司員工是否已登錄SafeEntry報備體溫並不確定,但政府有嚴格要求,在健康報備上的疏漏和隱患會讓企業感到擔憂。」
解決企業痛點開發集成app
於是,StaffAny團隊就想到開發一款無接觸式應用程式,方便企業員工上下班做體溫記錄與健康申報,同時也能儘可能避免人與人之間的接觸。
CICO應用結合了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案,考慮到員工考勤的數字化以及其他關鍵信息的記錄,同時有效接入了政府數字平台SafeEntry,方便企業員工隨時隨地進行訪問打卡簽到。企業管理人員無需再擔心員工打卡上班時是否已經在SafeEntry上做了報備,也無需一再地提示他們要報備。

StaffAny開發的全能型手機應用方便新加坡企業用戶做日程體溫監測與健康申報(圖片來自StaffAny)
這樣一來,不少企業和員工的上下班健康報備與打卡問題就得到了一次性解決的。對於在家辦公的員工,企業也能通過應用程式跟蹤員工的工作時間。
伍俊榮說,開發這樣一款軟體,是為了支持新加坡的重新開放,由此我們的產品範圍也擴展到了錄入體溫數據和健康申報。
在StaffAny推出這款應用不久,就有三成企業客戶在全島超過400個地點使用了CICO,幫助眾多企業和員工簡化了需要多次打卡簽到、體溫報備等流程,同時也減輕了相關管理人員的工作量。
此外,伍俊榮也表示,公司不僅與新加坡GovTech進行合作談判,以幫助軟體推出更好的集成功能,也希望能在東南亞其他國家地區上線,幫助更多企業解決類似難題。
疫情突襲讓很多企業不得不慌忙採取數字化措施維持運作,但同時不少公司也暴露出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弱點,比如,相關軟體及管理系統缺乏集成。
但伍俊榮也認為,這其實是一次很好的機會,能讓企業重新思考在面臨突發情況之下,如何能進行高效的數字化管理。


伍俊榮與StaffAny團隊
疫情期間,很多企業都不得不允許員工在家遠程辦公,數字化的解決方案能及時上線維持住企業的業務與運營就顯得尤為重要。
危機亦是轉機,更多企業為了順應疫情後的新常態,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及時地做出數字化調整。StaffAny開發的CICO 應用在此時,作為重要的企業人力資源解決方案應運而生。
創業要趁早,現在就要行動
大學畢業後,伍俊榮沒有像多數商學院畢業生一樣,進入跨國公司或者金融機構,找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他想憑藉自己的實力,打拚出一份事業。
「我享受所做的一切,不後悔自己的選擇。」他說,「相信學習很大程度上要靠自己。」
如果大學畢業進入大企業,他相信自己也能夠獲得職場前輩的指點。不過,在大企業就少了在創業公司那種可以獨立探索的樂趣。
他認為,有了正確的態度和成長心態,每個人都可以優化自己的學習潛力。
很多人走上創業之路是受到業界名人的影響,邁出第一步也會感到生活從此變得激動人心。不過,創業在伍俊榮看來,倒不是能輕易受他人成就影響的行為。
「每個人總有一天都會有所成就,以自己的方式取得成功。」他篤信。
初創企業需要的是積極進取和強烈的渴望。當今世界,技術一直在變化,快速適應環境的能力才是關鍵。創業過程讓伍俊榮也收穫滿滿,他也在不斷地做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
「如果有什麼是我想重來的,那就是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深入思考,這樣就能理解事情背後的邏輯。」 伍俊榮說,「我會在投資時更加審慎地計算風險,而不是盲目投身其中。」
如今,越來越多的「斜槓」青年同時在為多家公司工作,這算是一種自由職業,也更能發展自己的多方面能力,伍俊榮很欣賞擁有跨界能力的人才。而且,想創業就要趁早,不要想太多,現在就要行動起來。
海外交換的啟發
伍俊榮很早就想創業。在進入大學讀商學院之前,他就已經有這樣的想法,只是當時還不太確定自己能做什麼。
他說,「我想用通過商學院的學習來開闊視野,運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問題。這些理念都能幫助我做清晰地思考,並做出決策。」
大學期間,伍俊榮做過保險公司的理財顧問,也在海外交換實習,他和大學同學還嘗試了一次共享廚房的創業。

伍俊榮(中)認為創業公司都喜歡那種積極型有渴望的人才加入
在他看來,當年做過的最重要的決定,就是到海外工作學習。「因為我需要讓自己處於一個不太舒適的環境中。」他說。
讀大三,伍俊榮獲得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海外學院(NOC)的交換學習機會,他去的城市是中國上海。這段海外生活,不僅讓他開闊了事業,也結交了不少新朋友。
「我和其他交換生都會積極參加當地的活動,每周至少一次。」他回憶說,當時還通過微信尋找活動。很幸運,伍俊榮認識了不少在上海的朋友。
他記得,每當接觸到新的事物,都會在網上搜索,學習一些新的概念,然後爭取應用到下一次活動之中。
在海外的交換學習和實習工作跟他當時設想的大相逕庭,他原本以為自己即將面臨的是一個嚴格管理、等級森嚴的職場環境。出乎意料的是,他進了一家團隊氛圍特別融洽的公司。公司採用扁平化結構管理,同事之間都相互信任,像家人一樣相處,並且每個人都獲得賦權。
這段難忘的時光,讓伍俊榮對日後自己的創業理想更堅定了信心。身處中國大市場以及上海的都市環境,也讓他學會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由此,大學畢業以後,他堅定地踏上了創業之路。
文章內容來自Vulcan Post報道及國大商學院官網BizBeat校友訪談
編輯:王彤
部分圖片來自StaffA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