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塑料污染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
即便有人不斷呼籲保護環境,
這一問題還在以驚人的速度蔓延。

海洋中已有1.65億噸塑料垃圾,
每年有大約80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升。
其中,
新加坡每年丟棄70萬噸塑料垃圾,
只有不到10%的塑料被回收利用。

這,意味著什麼?
再過6年,海洋中的塑料可能比海洋里魚類的重量還重。

在裝滿垃圾的海洋里,
生物們還能怎樣生活?
當一隻穿著「塑料緊身衣」的海龜?

當一隻戴「塑料項鍊」的海獅?

還是當一隻吃著「精緻塑料大餐」的海鳥?

你們還看得下去嗎?
他們看不下去了!
新加坡知名水下攝影師Andrew Lim為喚醒大家保護海洋的意識,聯合新加坡歌手Benjamin Kheng、第一美人魚Syrena,舉辦了名叫「 The Lamest Apocalypse 」的活動。
「美人魚」想要自由自在生活,卻被塑料垃圾捆住了尾巴,身邊隨處都是塑料垃圾藤蔓。

Syrena扮演的美人魚象徵著被海洋垃圾束縛的海底生物。
這「無聲的吶喊」是多少海洋生物的心聲?

隨手一扔的塑料垃圾,看似只影響了海洋生物,人類其實也無法倖免。

Benjamin Kheng代表著「人類」。
我們吃進去的魚肉里會帶著塑料微粒,喝進去的水會帶著塑料微粒。終有一天,我們也會因此「溺死」在我們創造的塑料海當中。

而這些纏繞住他們的塑料垃圾,正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搜集來的。

塑料的奶茶杯子

食閣里的打包塑料盒

普通的塑料瓶子
隨便撿一下就是滿滿一大袋塑料瓶子。這應該是收集道具最容易的一次了,也不知道是該笑還是該哭呢。

新加坡去年的垃圾回收率才21%。相比之下,德國的垃圾回收率有64%,韓國的垃圾回收率為59%。
本地著名的實馬高垃圾島,原預計可以使用到2045年,可現在由於人們使用塑料產品過度,大概到2030年垃圾島便裝不下大家日常生產的垃圾了。
難道我們還不行動起來嗎?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面對人類製造的污染災難,我們可以少用一個塑料袋,少用一個塑料杯,選擇不做壓出雪崩的那片雪花。
完整視頻請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