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最佳年齡是多少歲?
有人說18歲,有人說35歲。其實,遵從內心的選擇,什麼年齡都是剛剛好。
對於陳圖進(Tan Tu Jin)來說,好機會稍縱即逝,他更願意及時把握。所以,邊讀書邊創業,也不是不可能。現在,陳圖進還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本科二年級學生。
五年前,陳圖進的「Outside」創業構想竟然是在新加坡的一家酒吧外誕生的。
在聚會之前,他如今的創業合伙人林子暉(Nicholas Lim)提出了一個社區任務型app的構想。其理念就是利用地理位置,讓用戶可以幫助附近的人解決一些日常問題,並獲得現金報酬。
作為一個喜歡嘗試新鮮事物的人,那一刻陳圖進就知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他一定要加入這個創業團隊。
學生簡介

Tan Tu Jin | 陳圖進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工商管理本科BBA2021
Outside APP創始合伙人
自加入Outside以來,他在公司里承擔了多項業務,包括財務和商業戰略。現在陳圖進主要負責業務拓展,致力於開發並留住客戶,同時也爭取企業合作關係。
一邊忙讀書,一邊忙創業,大學生活被他當成別人的2倍速在過。近期,陳圖進與國大商學院分享了他和團隊創業背後的故事和想法。
Q1
你在Outside裡面承擔的是什麼樣的工作和職責?
陳圖進:自Outside團隊以來,我的職位有過多次變動,從財務到商業戰略,再到商業戰略兼對外合作。
在一個初創公司,特別是早期階段,人員的工作和職責很少會是固定的,不過我的職責主要是圍繞Outside的商業運作。
Q2
你是如何加入Outside的,又是什麼時候成為創始合伙人的呢?
陳圖進:我與合伙人Nicholas(林子暉)是2014年之前就認識了。我們一起去酒吧聚會的途中,他跟我提出了這個創業構想。聚會結束以後,我們立即著手制定了一個商業計劃。

陳圖進Tan Tu Jin(左)和Outside創業合伙人林子暉Nicholas Lim(右)
幾乎是一天之內,我們就完成了這項工作,並提交給了標新局(SPRING)來爭取「起步新加坡-先鋒計劃」津貼(Startup SG Founder)。
不過,初次提案被拒了,但我們的決心卻更加堅定了。從那天起,我們每個月都會碰幾次面,來完善我們的構想。
Q3
你的創業合伙人Nicholas在一次採訪中談到了團隊最初面臨的一系列挑戰。你當時是什麼感覺?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你們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陳圖進: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是適應不斷變化的狀態。不停改變重要的構想確實會讓人感到挫敗。
在創業初期,我會與Nicholas分享自己的想法,有時也覺得創業文化不適合我,自己還是更喜歡可預測的和連貫性的事物。
在創業過程中,我們犯了很多錯誤,包括招聘了並不適合的員工,以及花一大筆錢把應用開發外包給別人。有段時間,每次開會都會聽到壞消息。
不過,我們一直都在學習和提高,一些成員甚至從零開始學習編程。這些經歷也讓我知道,應當把每個困難都看作是完善app和提高自我的機會。
我堅持不懈地努力,希望能夠見證我們的想法成為現實。這種心態激發了我的決心,促使我努力前行。就在去年,我們終於推出了內測版的app。

陳圖進(左)與Outside團隊
Q4
你如何平衡創業與學習?你的一天通常是怎麼過的?
陳圖進:做計劃和分清主次非常重要。因為需要平衡的事情有很多,包括家庭、朋友和其他事務。
我從去年開始養成了做計劃表的習慣,現在一天24小時都帶著它。對我來說,學習和Outside的工作同樣重要。無論在課堂上學到了什麼,我都會試著把它應用到我們的公司中,並和團隊成員分享。
如果在創業過程中遇到任何困難,我也會向教授尋求建議(這無疑是將在校收益最大化的好方法)。
在這個學期,我也對自己的時間安排做了規劃:周一連續上九個小時的課程,這樣就能空出周三的時間,去辦公室完成工作。
我們同時還在參與The Start項目(StartupX和淡馬錫共同開展的預加速器計劃),每周要在課後參加該項目的晚間會議,所以還得考慮路上的時間。

陳圖進與團隊在新加坡StartupX接受創業顧問指導
Q5
作為一名大學生,你會不會覺得應對創業相關的事很困難?比如,要與很多同行、投資人打交道之類的。
陳圖進:這個學習過程的確極具挑戰,因為大多數時候,我很多術語根本不懂。但在一家科技初創公司里,科技術語簡直是家常便飯。另外,我也不懂編程。
當程序開發者們談到程式語言時,我能想到的只有英語、中文、新加坡英語還有Python(一門國大商學院教過的數據分析程式語言)。我沒別的辦法,只能去學一些基礎的編程。
即使談論商業相關的主題時,他們也會使用一些我不了解的術語,比如CAC(客戶獲取成本)和LTV(終身價值)。
剛開始,好像很難適應,不過我不懂就問,也慢慢克服了這一困難。話雖如此,我一般會先在谷歌上找答案(他人的時間也很寶貴)。
總之,創業的世界並不像看起來,或者是想像中那麼可怕。我遇到的人都很好,他們也很樂於助人。
Q6
能分享一下你的經驗嗎?比如學到的技能,或是一些難忘的經歷。
陳圖進:我的視野變得開闊了,這一點對於創業十分重要。
當我和別人分享Outside時,大多數情況他們會給出非常誠懇的建議,有時也不乏負面的反饋。
後來,我學會了傾聽他們的批評,尤其是擁有多年經驗的同行的批評。從建設性的角度去看待批評,虛心請教他們是否有相關建議。即使他們未給出任何反饋,我也會追問,因為這是我檢驗想法的方式。
曾經有人告訴我,團隊的氛圍和一致至關重要。因為儘管產品可能會變,但投資者會更傾向於投資某個團隊,而不僅僅是某個想法。
這無疑凸顯了團隊的重要性,我很高興,自己是這個勤奮且充滿樂趣的團隊的一員。

在Unicon上的Outside團隊。Unicon是一個創業投資選秀會。
Q7
對於其他想創業的同齡人或者年輕人,你有什麼建議?
陳圖進:第一,從你正在做的事當中,尋找目標,獲得動力。
第二,無論學習,還是創業,你最終都是希望為社會帶來一些積極的改變。學習能讓你擁有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進而帶來影響力,分數不是一切,不要只專注於取得好成績,更要專注於學習新知。
第三,如果你有一個構想,並且對它充滿熱情,那就全力以赴吧。因為世界需要像我們這樣的創業者——擁有改變世界的勇氣,致力於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文章英文版A business student’s journey into the start-up world原載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官網Outside-in,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