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峽時報》:月餅包裝過度,新加坡必須出手
新加坡《海峽時報》9月10日文章,原題:月餅盒過度奢華包裝的問題我是一個超級月餅迷。作為一個在大學期間離家讀書多年的人,我錯過了多個中秋節。回到新加坡後,每當9月份與朋友、家人或同事聚會時,我都會不失時機地進行彌補,盡情享受月餅。無論是冰皮月餅還是蛋黃月餅,我從不錯過機會狼吞虎咽地吃下這種甜食,即使這意味著之後要在健身房花費很多時間消耗掉它帶來的卡路里。而現在,月餅消費已經變得面目全非,奢華無度。從近年來酒店和糖果店的奢華月餅盒來看,你可能認為新加坡人有某種奇怪的中秋節收藏癖。
這場快速發展的消費品競賽已經到了白熱化地步。月餅盒越來越多地採用兩層首飾盒的默認形狀,每塊月餅都有單獨的可推拉抽屜。在新冠疫情後的報復性月餅展和社交媒體營銷激烈競爭之際,這顯然是月餅賣家讓顧客考慮其產品的最低門檻。還有一些高級定製的月餅昂貴、低糖且不含防腐劑,它們被放在漂亮的袋子裡,配以華麗的天鵝絨內飾。月餅可能沒有罪惡感,但包裝就有些了。今年我遇到的另一個賣家更誇張,他們把月餅裝在光滑的栗色人造革斜挎包里,這種包與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用來存放重要政府文件的「紅盒子」驚人地相似。

資料圖
這個問題並不新鮮。4年前,新加坡一名官員指出,月餅包裝變得更加精緻,其中約40%是不必要和浪費的。自那以後,這種趨勢只增不減。
這提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問題:在拯救地球的問題上,我們是怎麼想的,我們又是怎麼做的。一方面,許多新加坡年輕人認為氣候變化是東南亞面臨的最大挑戰,但另一方面,很多人還在堅持選購複雜包裝過的月餅禮盒。這樣的文化越來越多地使人們沉迷於華而不實的東西,我們必須停止假裝這種做法是在慶祝傳統,如果我們繼續以這種速度浪費,地球將所剩無幾。
事實上,每次我試圖指出那些絢麗的月餅盒毫無意義時,一些鼓吹重複使用的狂熱分子就會拋出他們論點,即它們在某種程度上是有益的,可以重複使用。大號手提袋一樣,月餅盒的確有必要長期使用,以抵消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不必要的碳足跡。但回收利用是另一個虛假、自我感覺良好的解決方案。雖然有人聲稱,新加坡免費的家用式回收箱Bloobox和遍布該國的回收站可以讓回收變得更容易。但現實是,不論月餅包裝多麼精緻,到頭來還是更有可能被送到垃圾填埋場。新加坡的實馬高垃圾填埋島很快就滿了。事實證明,如果我們真的關心精緻的月餅盒對環境的影響,最好的處理方法是別讓它們出現。
月餅盒真的如此不堪嗎?不顧他人的消費者是壞人嗎?儘管我熱衷於減少浪費,但我也經常糾結於這些討論是否最終會變得徒勞。有關討論往往會陷入批判別人、卻無法拿出切實可行解決方案的困境。
要成功應對氣候危機,實現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能源轉型,創造一個良性的循環經濟,企業和政府需要採取大膽的行動。就月餅而言,相關公司應該停止向客戶和商業夥伴提供包裝奢侈的產品。在個人層面上,或許一個不太優雅的解決方案是實行道德消費——只購買不過度包裝的月餅,鼓勵那些努力減少浪費的生產商。(作者Lin Suling,任重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