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24年6月7日 —— 根據新加坡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2023年新加坡居民出生時的平均預期壽命為83歲,與2022年持平,結束了因冠病疫情導致的連續兩年縮減趨勢。

"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表明疫情對預期壽命的負面影響正在減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洪嘉偉表示。他同時提醒,隨著年長者壽命的延長,家庭在照顧年長者方面可能面臨更大壓力,建議國家、社區和家庭成員重新調整支持體系,探索更多照顧方案。
統計局指出,儘管2023年的預期壽命與疫情前相比仍有差距,但這一數據的穩定表明新加坡在應對疫情方面取得了進展。2019年和2020年,新加坡居民的人均預期壽命曾達到83.7歲,但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別回落至83.2歲和83歲。
性別分析顯示,2023年出生的男性和女性預期壽命分別為80.7歲和85.2歲,與前一年持平。與10年前相比,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分別延長了0.6年和0.7年。

新加坡通過基礎設施和健康生活項目,如"藍色地帶",為居民提供了包容性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活動,這些活動不僅使年長者受益,也鼓勵家庭成員和朋友參與,形成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陳正見博士,新加坡社科大學老年學高級講師,強調了醫療系統、社區資源和社會網絡在提高居民預期壽命中的重要作用。"即使面對新的病毒變種,新加坡也已更有準備。"
展望未來,新加坡對老年人的教育和經濟保障的提高,為解決老齡化問題提供了樂觀的前景。"較年輕一代的老年人教育程度更高,經濟也更有保障,因此更有可能為社會做出貢獻。"陳博士補充道。
新加坡統計局的數據還顯示,2023年達到65歲的居民預計還可再活20.7年,這一預期壽命與2022年持平,較10年前延長了0.3年。
"藍色地帶"是指世界上人口最健康、壽命最長的地區。新加坡去年在Netflix系列紀錄片中被列為第六個藍色地帶,這進一步證明了新加坡在提高居民健康和預期壽命方面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