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亞洲新聞台:旅遊已變成一場在網上打造人設的競賽
來源:環球時報
新加坡亞洲新聞台2023年12月30日文章,原題:旅遊已經變成一場在網上打造人設的競賽 去年9月,美國佛蒙特州的一個小鎮關閉了對遊客的道路,原因是社交媒體上的一個標籤吸引了大批遊客,讓這個鄉村旅遊目的地人滿為患。
越來越多美國人受社交媒體啟發去旅行
社交媒體上#sleepyhollowfarm的標籤瘋傳,促使遊客們湧向美麗的新英格蘭小鎮龐弗雷特,到那裡以鄉村為背景搞自拍。這個以秋葉聞名的小鎮批評這種情況為「網紅旅遊」,是趨勢旅遊的一部分。所謂趨勢旅遊,指的是社交媒體現象引發某地遊客數量壓倒性增長。
傳統上,我們認為遊客旅遊是為了獲得新體驗。他們參觀景點、拍照、購買紀念品。然而,遊客和旅遊之間的這種關係正在發生變化。在24小時都可以訪問社交媒體的情況下,一些遊客現在旅遊主要是為了在網上打造人設。美國運通最近的一項調查中,約75%的人表示,他們曾受到社交媒體的啟發去某個地方旅遊。一些遊客可能會因為看到社交媒體或電視上流行的背景而選擇出行目的地,以便拍出一張高大上的自拍照。

資料圖(圖源 視覺中國)
社交媒體的發展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對遊客的行為產生了重大影響。這導致了所謂的自拍「旅遊凝視」——在拍攝照片時,旅行者更注重圖像本身,而不是目的地。
「表演式自拍」吸引大量追隨者
之前的很多研究都強調遊客如何因為社交媒體連結而前往特別引人注目或奢華的目的地。以杜拜為例,這裡有著華麗的文化場館和高端的購物場所,已經成為網紅們尋找奢華背景來為自己的形象添彩的樂園。一些遊客的目標是在著名景點自拍,而不是拍攝他們的旅行環境。另一些人則選擇像小明星一樣在鏡頭前表演。
還有一個例子是印度式三輪車旅行,這是一項橫跨印度的2000公里比賽。這個冒險旅遊活動鼓勵參與者盛裝打扮、舉止古怪,從而引起他人注意。三輪車也會有引人注目的個性化設計。許多參與者將自己駕駛三輪車的過程拍攝下來,上傳到社交媒體上,這些活動往往會吸引大量的追隨者。有參與者製作的一個YouTube視頻系列吸引了360萬訂閱者。
然而,其中一些遊客的「表演」可能會引起爭議。例如,翻越考古遺址可能會造成破壞。
社會中的自戀現象
我的研究指出了社會中自戀的增長,並將其與遊客對旅行的期望以及在旅行時的行為聯繫起來。這可能反映在遊客的表現欲增強,例如,他們的目標是在更難到達的地方或禁區拍照。可以說,自拍文化提倡的是自我參與,而不是社會責任。眾所周知,遊客可能是自私的,他們把自己的舒適和娛樂置於對當地問題的關注之上。
不過,可以利用促進個人價值的願望來促進更可持續的旅遊業。有跡象表明,還有另一種旅遊趨勢——生態旅遊,可以幫助遊客尋求深刻而有意義的體驗。以一種更環保的方式旅行也可以提供自拍素材。
然而,自戀對遊客的損害必須引起注意。例如,一項研究表明,在鏡頭前「表演」的慾望可能會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越來越多的自拍還可能會使人們與周圍環境隔絕。
除此之外,出現了越來越多與自拍有關的遊客死亡事件。2018年的一份報告估計,2011年至2017年期間,有259人在自拍時死亡。一項研究表明,想要在網上展示特定形象的人更有可能在旅行自拍中冒險,這可能會帶來致命的後果。
遊客總是有點自戀。18世紀的「壯遊」是一種環遊歐洲的悠閒之旅,它讓富人得以用一種不被社會接受的方式放縱自己。智慧型手機和社交媒體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們讓一些遊客立即展現出這種自我放縱、有時甚至是麻木不仁的旅遊特徵。無線網絡和移動數據意味著這些遊客可以尋找完美的自拍背景,並在旅行時選擇性分享他們的旅行,然後回復點贊和評論。
不管是好是壞,一段時間以來,這種虛幻可能已經成為旅遊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者布蘭登·卡納萬,陳欣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