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約三分之一外食餚的鈉含量超過每日建議攝取量,這包括滷麵、肉脞麵湯等。
你知道嗎?如果你午餐吃一份海鮮河粉、肉脞麵湯、魚圓面、釀豆腐、滷麵或炸魚薯條等,這一餐的鈉攝取量很有可能已經超出所建議的每天最多2000毫克的鈉攝取量。
調查顯示,新加坡人平均每天攝取3620毫克的鈉。另外,保健促進局指出,外食菜肴當中,就有31%的鈉含量已超過建議的攝取量。像肉脞麵湯就含2300毫克的鈉、釀豆腐有2700毫克、海鮮河粉有2800毫克、叻沙有3100毫克,而滷麵更是高達3500毫克。
其他高鈉菜肴包括馬來炒麵(3900毫克) 和炸魚薯條(2600毫克)等等。

釀豆腐的鈉含量超出所建議的每天最多2000毫克的鈉攝取量。 (檔案照)
《海峽時報》報道,過多鹽分可對血壓和心臟造成影響,提高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
有關當局透露,許多專家和廚師都指出,吃少鹽的食物如果能成為習慣,就能顯著減少在這方面的攝取量,減少疾病風險。
在2022年,當局加大力度推廣讓小販中心、餐館和餐會供應業者採用低鈉鹽進行烹飪,同時擴大對鹽供應商的支持,降低低鈉鹽的成本。
保健促進局也給予參與較健康食材開發計劃的公司每個項目高達50萬元的津貼,用於開發、改善和推廣較健康食材的產品。發言人說,在該計劃的幫助下,目前餐飲業者的所有低鈉鹽以及大部分低鈉醬料的批發價,均與普通鹽及醬料的批發價不相上下。
攤販:低鈉鹽難溶解
有攤販用低鈉鹽遇難題,發現較難溶解,吃起來鴨肉會太咸。
儘管在較健康食材開發計劃下,攤販可以每公斤1元的價格買到低鈉鹽,與普通食鹽價格幾乎一致,但仍有一些攤販沒有轉為低鈉鹽。
位於衛生部長王乙康所負責選區中的武吉坎貝拉小販中心,40個食物攤位中仍有12個沒有採用低鈉鹽。
家寶咸鴨攤主徐女士(57歲,人名譯音)曾嘗試改用低鈉鹽,但由於它較難溶解,導致一層鹽會附在鴨皮表面,鴨肉吃起來非常咸,只好用回普通鹽。
「我嘗試調整鹽的用量,但最後也沒有成功。我已經反饋了,但還沒有收到任何建議該怎麼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