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柔地鐵跨海高架橋 中央主橋墩正式完成銜接

新柔地鐵系統建造工程迎來又一里程碑,隨著鋼筋混凝土結構落下,跨海高架橋中央兩個主橋墩已完成銜接。
我國總理李顯龍和馬來西亞首相安華以及新馬兩國官員,今天(11日)早上約8點半出席了在新馬跨海高架橋舉行的典禮。
在典禮上,兩國領導簽署了象徵著兩國共同承諾交付跨境鐵路項目的紀念牌,該項目將進一步提升兩國之間的連接性。
長約17.1米、重約340噸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在距離海平面逾26米處,把新加坡範圍內的第48號橋墩和馬來西亞範圍內的第47號橋墩銜接起來,為之後跨海高架軌道的建造打下基礎。


李總理與馬國首相安華。(圖:沈思宇)

兩國領導簽署了象徵著兩國共同承諾交付跨境鐵路項目的紀念牌。(圖:CNA)

我國總理李顯龍和馬國首相安華以及兩國官員出席儀式。 (圖:沈思宇)

新加坡範圍內的第48號橋墩。(圖:陳筠惠)

馬來西亞範圍內的第47號橋墩。(圖:陳筠惠)
我國交通部發表文告指出,在這些由鋼樑和液壓千斤頂組成的支撐結構安裝完畢並精確對齊後,才能將築城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降至合適位置。長時間直接暴露在風雨中,在強風條件下進行精度要求精確到毫米的安裝工作,也是需要克服的額外挑戰。
「(施工時)必須對這些海上工程進行密切監測,以確保安全及時地進行。」
中央主橋墩銜接後,兩家基建公司將繼續進行 RTS Link 的基礎工程建成。竣工後,土建結構將移交給SMRT企業和馬來西亞國家基礎建設公司(Prasarana)合資成立的新柔地鐵運營公司RTS Operations(簡稱RTSO),來負責軌道系統的安裝工程。
由新馬兩國共同承建的新柔地鐵系統全長約4公里,當中2.7公里在馬國,約1.3公里在我國。在穿越柔佛海峽的部分,則會分別以高架橋配地下隧道的方式來連接。其中,高架軌道距離海面逾26米,過了柔佛海峽後,高架軌道將通過地下隧道連接兀蘭北站。
兀蘭北終點站將建在地下,最深處達28米,由地面三層和地下兩層組成,包括車站和關稅、移民和檢疫大樓,總建築面積約為一般地鐵站的十倍。2021年3月動工的兀蘭北終點站建設工程,目前也正按計劃進行。
新柔地鐵系統預計於2026年12月通車,通車後兩站之間的車程約5到6分鐘,每小時單向可載送1萬名乘客,惠及兩地人民。運行時間是早上6點到半夜12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