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青年》2023 年青年調查顯示,76%的受訪者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獲得大學學位,69%的人還表示,在新加坡取得成功仍然需要擁有學位。
這是新加坡《今日報》調查的第三版,旨在讓新加坡的年輕人就社會問題和他們關心的日常話題發表意見,研究他們對住房、大學學位的重要性、職業發展、藍領和白領工資差距以及公民參與的看法。
今年的調查於 8 月進行,對 1000 名年齡在 18 歲至 35 歲之間的受訪者進行了調查。
01 調查結果
在接受調查的人中,76%的人表示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或未來的孩子能夠獲得大學學位,69%的人表示,在新加坡取得成功仍然需要擁有學位。
政府廣泛談論鼓勵「成功的多種途徑」以及需要「更廣泛、更開放的精英管理」,同時也做出改變 在教育體系中淡化學歷的重要性。
例如,從明年開始,中學分流將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基於學科的分班,以減少與基於成績的分流相關的恥辱。
2021年,小學畢業考試的評分系統進行了徹底改革,根據學生的個人科目表現來評分,而不管同齡人的表現如何,以降低競爭力並不再強調成績。

今年早些時候,副總理黃循財呼籲技術行業的專業化,例如電工和水管工的工作,以確保技術教育學院(ITE)和理工學院的畢業生,他們的工資和職業前景不會比大學同齡人低太多 。
然而,儘管政府採取了具體措施,調查中發現的這種情緒依然存在,這表明要重塑新加坡人的看法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02 願望差距
調查發現,收入越高,支持獲取大學學位的比例越高,家庭條件一般貨自己沒有學位的人對孩子的期望越低。
受過高等教育、生活條件較好的年輕人更希望未來的孩子也能獲得學位:
◎ 月收入在 20000 新元或以上的受訪家庭,95%希望未來的孩子擁有大學學位
◎ 月收入在 15,000 新元至 19,999 新元之間的家庭,92%希望未來的孩子擁有大學學位
◎ 擁有學位或更高學位的家庭,86%希望未來的孩子擁有大學學位
◎ 居住在私人財產中的家庭 ,82%希望未來的孩子擁有大學學位
那些出身一般或自己沒有學位的人不太可能期望自己的孩子獲得大學學位:
◎ 月收入低於 4000 新元的家庭, 68%希望孩子獲得大學學位;
◎ 受過中等或以下教育的家庭,65%希望孩子獲得大學學位
◎ 擁有理工學院文憑或同等學歷的家庭,57%希望孩子獲得大學學位
對於在新加坡是否仍然需要學位才能取得成功的問題,也有類似的結果,那些更富裕和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更有認可學歷的重要性:
◎ 收入在 20000 新元及以上的家庭,78%認可
◎ 收入在 15000 新元至 19999 新元之間的家庭,77%認可
◎ 擁有學位或更高學位的家庭,73% 認可
相比之下,62% 的擁有 ITE 或 A-Level 認證或擁有理工學院文憑或同等學歷的人中,59% 的人表示,他們認可學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在新加坡年輕人對大學學位的看法中,存在著一種張力和平衡,一方面,他們認識到大學學位在當今社會中仍然有其價值和作用,可以為他們打開更多的門戶和可能性。另一方面,他們也意識到大學學位並不是唯一的選擇,也不是成功的保證,而是需要與其他因素結合起來,如技能、網絡、實踐等。
社會學家告訴《今日報》,結構性改革必須伴隨政府信息傳遞,新加坡才能在這個問題上取得進展。
03 新加坡公立大學就業率
新加坡是一個教育強國,擁有六所公立大學,分別是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南洋理工大學(NTU)、新加坡管理大學(SMU)、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UTD)、新加坡理工大學(SIT)和新躍社科大學(SUSS),這些大學都享有國際聲譽,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人才。
那麼,這些大學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的表現如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份調查報告:

○ 報告顯示新加坡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已全面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去年87.5%大學生在畢業半年內找到全職工作,比前年上升3.5個百分點,是過去五年來的新高。
○ 全職工作的平均月薪中位數增至4200新幣(相當於22000元人民幣左右),比前年上漲10.5%。其中,月薪最高的三大科系畢業生都與計算機學相關,最高的是國大計算機學士(電腦科學),月薪中位數是6600新幣(相當於34000元人民幣左右)。
○ 不同專業和不同大學之間的就業率和薪水水平也有差異,與商業、工程、計算機、法律等熱門領域相關的專業更受僱主歡迎,也有更高的收入。而與藝術、設計、媒體等領域相關的專業則相對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