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全球化,你永遠繞不開新加坡!
回到新加坡建國之初,如果有人告訴你,這個地下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儲備,地上環境也並不適宜農業和製造業的發展,甚至連淡水資源都依賴於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進口的島國,將一躍成為全球經濟圈舉足輕重的一員,或許沒人會相信!

然而,新加坡利用其地理優勢以及前瞻性的產業配置理念,逐漸成為一個貿易、中轉、煉油以及供應鏈服務的樞紐。1819年,新加坡建國時,史丹福·萊佛士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就說:「我們的目標不是領土,而是貿易。」,如今,先賢之言一語成讖。

如今,新加坡不生產一滴石油,但全球幾乎每一滴石油都繞不開新加坡一樣。這個沒有原材料的小市場,已經憑藉發達的供應鏈與物流產業成為全球最重要的中轉港口、成品油出口國以及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新加坡本身並不是供應鏈的落點,但僅僅是通過替其他國家疏通供應鏈,就賺得盆滿缽滿。

如果有志於在新加坡從事供應鏈產業工作,或想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添磚加瓦,在新加坡學習和深造全球領先的物流與供應鏈理念,你值得沖!

新加坡是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亞洲主要轉口樞紐之一。2022年,新加坡港完成貨櫃吞吐量3730萬TEU,完成貨物吞吐量5.78億噸,同比雖減少3.6%,再次穩坐全球第二大貨櫃港口寶座。此外,新加坡南面的菲利普通道(Phillip Channel)是多數原油油輪、成品油油輪以及干散貨櫃貨船的唯一通路。

除了憑藉「天然優勢」,在經濟和政治戰略上的巧思布局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讓新加坡從「世界孤兒」華麗轉身為「世紀寵兒」。
20世紀60年代,新加坡宣布獨立之初,曾經歷了一段與馬來西亞相互敵視的歷史時期。隨著新加坡產業結構的分工與升級,以自由貿易港立國,並依賴轉口貿易發展出煉化、船舶修造、電子電器等眾多優勢產業。相反,馬來西亞充分利用自己的石油儲備和森林資源,新加坡充分扮演物流和供應鏈角色,兩國慢慢從謹慎交往,走向基礎設施互聯和商業融合,如今已組成了無法分割的功能性聯邦。

如今,新加坡構建了布拉尼港自貿區、吉寶港物流園區、班西巴讓自貿區、巴旺自貿區、丹戎馬葛港區、吉寶港區、裕廊港自貿區等貨櫃碼頭、干散貨運碼頭及多功能碼頭物流集群,以及樟宜機場自貿區的航運空港物流供應鏈。

從東南亞各國運抵的商品,經常在新加坡被重新包裝、組合,再轉運至中東和歐洲各地。與此同時,中東和非洲的很多貨物也在這裡打包分銷到亞洲各國。每2至3分鐘,就有一艘船或一架飛機抵達或離開新加坡港。

近年來,技術的運用對提高供應鏈效率至關重要。新加坡積極擁抱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為全球客戶提供實時數據和可見性,幫助企業進行精確的庫存管理和生產計劃,進一步加深了全球頭部商貿集團的信賴,UPS、Fedex、DHL、東方海皇集團、普洛斯等均在新加坡開設總部。


供應鏈的重要性在全球化背景下變得尤為突出,供應鏈管理涵蓋了物流、生產、採購、倉儲和物流等方面的知識。新加坡的物流業產值占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8%,相關崗位的需求量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長,在新加坡學習相關專業的本科及以上學歷學生學生,更是就業市場的優待人選。

在新加坡學習供應鏈相關專業,首當其衝的當屬新加坡國立大學旗下亞太物流學院開設的供應鏈管理碩士課程(Supply Chain Management),通「過物流+工程、數學、計算機」跨學科模式,以滿足技術革新背景下供應鏈產業日新月異的市場需求,其核心課程包括:供應鏈系統建模、工業工程-數據分析、多式聯貨運和物流、數據可視化及國際貿易與供應鏈金融等多門學科。

該Master課程面向新加坡本國本科學生及國際生招生,國際生雅思英語建議達到6.5+,且需在工程、科學、計算、數學、工商管理或是任何相關學科獲得至少榮譽(優異)學位(*如有2年以上物流及供應鏈管理工作經驗者可酌情錄取)。

此外,英國提賽德大學同樣在新加坡開設了航空及機場管理(Airline and Airport Management )的本科課程。學生可以通過航空安全管理和商業發展、航空服務管理和創新,了解對機場運營和業務管理的認識。

與此同時,該課程還獲得了ITT的認定,學生有機會進入英國航空、商務旅行協會等ITT成員單位工作與實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