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傳統的年輕媽媽:按家譜給孩子取名,讓他們堅守價值觀

2023年09月29日   •   5814次閱讀

孩子呱呱落地後,該為他們取什麼名字是一門學問,家長也會有不同的考量。

許多新加坡華人在取名時已不再遵循傳統,而是會採納自己比較新一套的方法。

所謂傳統,指的是參考由先輩傳承下來的族譜或家譜。

過去,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族譜或家譜,當中載有8、16或24個字的詩或對聯,每個字就代表一輩子弟,通常都會用在名字的第一個字。

老一輩很多人的名字都是按族譜起的,這種做法對父母來說其實相當簡單省事,因為只需想最後一個字。

孩子「命里缺五行」,靠新造漢字來填補

學者透露,依舊按照族譜或家譜為孩子起名的本地華人,已越來越少見。(海峽時報檔案照片)

據一些新加坡學者觀察,時至今日,仍然按照族譜或家譜為孩子起名的本地華人相當罕見。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李子玲接受《海峽時報》訪問時說,她過去10年都開辦「會通中西」課程,上課時會要求學生多了解他們自己的英文及中文名字,以及父輩和祖輩的名字。

她發現,每一批約200名學生中,只有少過10人的家族還在用族譜或家譜起名,這種傳統顯然已經逐漸沒落。要找到那些在上課前就知道自己字輩和家族史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

國大英文、英語文學和戲劇研究系資深講師Peter Tan也表示,他曾讓學生進行一項有關字輩的計劃,而20名受訪者中,過半表示自己的名字沒有參考字輩。

他認為,新加坡現在的年輕父母主要都是講英語,採用字輩或許會感覺有些老土和古板,不是他們能夠認同的。

簡單的一句話,似乎就概括了按族譜起名逐漸沒落的幾大原因。

英語作為新加坡的主要語言,很多年輕華人也許對母語不是那麼熟悉,更別說是要按照傳統文化起名。

很多年輕華人也許對母語不是那麼熟悉,更別說是要按照傳統文化起名。(取自族譜網)

反之,在為寶寶取中文名時,越來越多人會找算命師傅算出每個字的筆畫。這樣一來,倘若孩子的五行缺少任何一環,就能用名字來填補,但也意味著會出現加了新部首的漢字。

年輕夫妻按族譜開啟「尋根之旅」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

紅螞蟻聯繫上本地一對年輕夫婦,他們兩個孩子的名字,就是按照族譜取的。

妻子黃寧馨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她透露,她夫家祖籍海南,某次她的家翁家婆回到海南老家時,探訪了祭祀祖先的祠堂(ancestral house)。

當時,兩老遇到了一名男子,交談後才發現這人其實是他們的遠房親戚,他的名字也按照族譜取名。

對方把一張紙交給了他們,上面看似只寫著一堆沒有什麼關聯的潦草文字,其實卻是夫家歷代祖先的名字。

看似沒什麼關聯的潦草文字,其實蘊含一家人的血脈淵源。(黃寧馨提供)

兩老把它帶回新加坡,當時黃寧馨正懷著第一胎,她和丈夫都覺得,既然有了這個手寫的族譜,就應該將這個傳統延續下去。

於是,夫妻倆決定展開一場「尋根之旅」。她說:

「我先生上網搜查,無意中發現了一段文字,對照族譜上的名字後察覺,這確實是屬於他們一家的字輩排行。」

黃寧馨說,她的丈夫在網上找到這段文字,對照族譜後發現,這確實是屬於他們家族的字輩排行。(網際網路)

黃寧馨說,丈夫名字叫何韋德,但他其實是有改過名的,本名是「何瑞德」。他的堂兄弟們的名字都使用了「瑞」字。

另外,她家翁的名字也取「其」字的諧音,因此和這首短詩上的28個漢字相當吻合。

確認了網上這份族譜的準確度後,他們為當時尚未出生的兒子按資排輩,決定他的名字必須要有個「榮」字。

兩人目前育有3歲半和1歲半的兒子,名為何善榮和何浩榮。

望孩子不會忘本,起名過程仍具靈活性

黃寧馨表示,他們不清楚族譜可追溯至哪一代,但既然有了這份依據,理應守住這份傳統。

她也說,即使孩子名字的其中一個漢字跟隨家譜,父母仍有權決定另一個漢字。

因此,他們在思考採用哪個字時,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

眼尖的蟻粉可能已發現,有別於字輩一般出現在姓名的第二個字,黃寧馨兩個兒子的名字中,字輩被用在姓名中的第三個字。

夫妻倆當時的想法是,把「榮」放在後面比較耐聽,叫起來也比較順口。

至於為何想到用「善」和「浩」,則與她的懷孕過程息息相關。

「我懷老大時挺艱辛的,他經常會踢我的肚子,感覺有那麼一點點的攻擊性。我們就決定用『善』字,藉此提醒他懂得善待自己,同時也得善待身邊的人。」

「懷老二又是一個截然不同的體驗,挺難受的,我記得懷他的第一天到生產前都一直身體不適,經常嘔吐。感覺他比較溫和,所以最終敲定『浩』這個字,即浩浩蕩蕩之意,不會太溫和也不會過於安靜。」

年輕父母帶著孩子。(海峽時報示意圖)

黃寧馨說,他們希望藉由參考族譜起名的方式,為下一代灌輸不忘本的價值觀。

「身為新加坡人,我覺得我們的思想不洋化,也不算很傳統。不過,我們的獨特身份(identity)取決於文化,價值觀也以此為基礎。」

「對我們而言,名字是身份的一部分,而遵照家譜起名體現了文化認同。我們都希望孩子不會忘本。」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5.63!創14年新高!換匯千萬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8550次閱讀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這8個鮮為人知地方,禁止進入!
2025年05月06日   •   7011次閱讀
對你的Singpass做這些事,換來的不是快錢,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6840次閱讀
衛塞節遇上母親節,新加坡一波活動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6156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新加坡人過關新方式!手機一掃,輕鬆通關去馬來西亞!
2025年05月06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275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閱讀
新加坡留子們必看!在新加坡地鐵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險挨罰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3591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與新加坡人結婚有醫療和生育補貼?官方回應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3078次閱讀
24萬富豪集體湧入新加坡!他們為何對獅城情有獨鍾?
2025年04月30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