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能源和化工行業是該國經濟的重要支柱,但也是一個高碳排放的行業。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採取更多行動,這個行業需要進行綠色轉型,以降低其對環境的影響,同時保持競爭力和可持續性。然而,這一轉型並非易事,它將面臨來自市場、政策和技術的多重壓力和不確定性。本文將探討新加坡能源和化工行業的現狀、挑戰和機遇,以及該行業如何應對低碳未來。

圖源:殼牌
殼牌的戰略審查引發關注
今年6月,歐洲能源公司殼牌(Shell)宣布對其在新加坡的資產和裕廊島的石化設施進行戰略審查,引發了外界對該行業前景的關注。殼牌在新加坡擁有一個歷史悠久的煉油和石化綜合體,位於布孔島(Pulau Bukom),是新加坡首個煉油廠,也是殼牌在亞洲唯一一家全資擁有的煉油和石化工廠。殼牌表示,審查是為了應對其化學品和產品組合正在進行的「高評級之旅」,當前具有挑戰性的市場條件以及加強的資本紀律。殼牌還表示,正在探索包括撤資在內的幾種選擇。
殼牌的最新舉措對當地的能源和化工行業具有「重大意義」,新加坡國立大學(NUS)能源研究所客座高級研究員Leow Foon Lee先生表示。他認為,殼牌的決定反映了石油行業面臨的一系列不利因素,包括全球推動凈零排放的目標、煉油業務的利潤率下降、對能源和化工產品需求的變化、以及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競爭壓力。
石油和天然氣公司超越了其核心業務,試圖向低碳技術進行危險的過渡。包括殼牌在內的許多公司都制定了凈零排放的目標。這一轉變將需要大量投資。然而,由於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生產成本上升和市場盈餘增加,煉油業務的利潤率正在下降,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新的大型煉油廠的興起。與此同時,對能源效率和更環保產品的呼聲,以及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正有可能抑制全球對石油的需求。例如,隨著人們選擇電動汽車,對傳統汽油和柴油燃料的需求下降,將損害煉油廠的利潤。
國際能源署估計,到2030年,石化產品將占世界石油需求增長的三分之一以上,到2050年將占增長的近一半。因此,煉油廠需要投資更多地轉向石化生產,以滿足市場的需求。然而,在低利潤率的環境下,證明這些投資的合理性可能會變得困難。
對於新加坡來說,中國、馬來西亞和汶萊出口導向型煉油廠的興起也令人擔憂。這些國家在運營和勞動力成本方面具有優勢,而且擁有更豐富的原料來源。與此同時,新加坡的碳稅是煉油商的「壓力點」。目前,新加坡的碳稅率(適用於每年直接排放至少 25,000 噸溫室氣體的設施)設定為每噸 5 新元,直到 2023 年。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每噸50至80新元。這將對新加坡煉油廠的整體競爭力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在亞洲其他國家沒有對煉油廠徵收嚴格的碳稅的情況下。
媒體報道稱,殼牌正在與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合作,探索其資產的交易。其他參與者「很有可能」可以效仿殼牌,尋求出售或重組其在新加坡的資產。然而,這將如何發展,以及該行業對GDP增長的貢獻是否會下降,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其中一個原因是資產可以「以折扣價出售」給將繼續經營這些工廠的新所有者。另一家主要參與者埃克森美孚表示,新加坡是該公司的「戰略位置」。在這裡,它擁有一個綜合的煉油石化綜合體,服務於該地區和世界各地的市場。它的產能約為每天592,000桶,是美國石油和天然氣巨頭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巨頭之一。除此之外,其耗資數十億美元的新加坡潤滑油基礎油和更清潔燃料的升級項目正在建設中。埃克森美孚亞太區董事長兼董事總經理Geraldine Chin女士表示,這一計劃仍有望在2025年開始。
裕廊島的綠色轉型
儘管能源和化工行業面臨著低碳轉型的挑戰,但也有好處和機遇可以抓住。新加坡當局正在努力確保該國保持領先地位。官員們表示,雖然低碳轉型對當地經濟有影響,如果轉型「過於倉促」,能源和化工行業將面臨規模縮小甚至流離失所的風險——但也有好處和機遇可以抓住。
同時,裕廊島將轉變為「可持續能源和化工園區」,目標是到2050年,將其可持續產品的產量從2019年的水平翻兩番,並通過低碳解決方案每年減少超過600萬噸的碳排放。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執行副總裁Damian Chan表示,裕廊島的這種重點轉移將有助於新加坡成為更具吸引力的綠色投資地點。該機構負責新加坡經濟戰略的規劃和執行,還與公司合作,提高現有工廠的能源效率,同時確保新工廠是「一流的」。
與此同時,經濟發展局正與企業就能源轉型項目和機遇進行「積極對話」,如低碳技術的發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以及低碳氫能,「我們繼續看到能源和化工公司投資的健康流動,這些公司熱衷於擴大其全球影響力,發展新的能力以抓住該地區的綠色增長機會,並將其業務轉變為環境可持續。「陳先生說:「轉型後、更具可持續性的能源和化工行業將繼續成為新加坡有吸引力的增長行業。」

圖源:殼牌
此外,專家表示,新加坡擁有現有的優勢,成為成熟的物流樞紐,新加坡作為貿易和營銷中心的地位仍然很重要,為該地區的客戶提供服務,新加坡還可以利用其地理位置和化石燃料行業的現有專業知識,成為低碳氫的儲存、貿易和運輸樞紐。然而,這些優勢並不意味著新加坡可以自滿,它仍然需要不斷創新和適應變化。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儘管如此,一個固有的碳密集型行業的綠色轉型將是「一項艱巨的任務」,Naing先生說:「儘管政府努力保持該行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性,但公司承擔了不斷上升的經營成本,並感受到來自其他國家的競爭壓力。「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廖先生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新加坡可以利用其地理位置和化石燃料行業的現有專業知識,成為低碳氫的儲存、貿易和運輸樞紐m雖然有潛力,但像廖先生這樣的觀察家認為,在綠色氫氣在經濟上可行之前,還有一段路要走。
與最常見的制氫形式不同,這是一種稱為蒸汽甲烷重整並產生「灰色」氫氣的碳密集型過程,綠色版本依靠可再生能源通過電解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由於可再生電力的可用性、電解槽和管道和儲存場所等基礎設施的支出,生產綠色氫氣仍然是一項昂貴的冒險。根據 Wood Mackenzie 的一份報告,2020 年,綠色氫僅占全球氫產量的 0.1%,並指出「經濟是一項挑戰」。
在新加坡,挑戰在於該國的能源結構,主要是化石燃料。專家表示,雖然可能會對現有天然氣管道進行一些調整,但由於氫氣與天然氣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可能需要新的儲存和分配基礎設施。「它是高度易燃的,因此不容易保持和處理,特別是對於長時間的儲存和運輸。我們將不得不探索不同的方式,在商業規模上接受這種服務,「廖先生說。「氫可以幫助提高新加坡作為能源中心的地位,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新加坡的能源和化工行業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它需要進行凈零轉型,以適應全球對氣候變化的應對措施,同時保持其在該地區和世界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新加坡當局和企業正在努力推動裕廊島成為一個可持續能源和化工園區,以抓住綠色增長的機會,並為低碳未來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