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本地的食品安全,新加坡食品局(Singapore Food Agency)宣布將加強措施,包括規定餐飲供應商安裝監視器,以便當局能更容易追查到食客食物中毒的原因。

從2022年起,新加坡本地所有餐飲供應業者必須在處理食品的地方安裝閉路電視監控系統。這是為了確保工作人員在處理食品時,遵循食品安全和衛生條例。新加坡食品局表示,如果有食物中毒事件發生,會通過閉路電視畫面進行調查。
此外,提供食品給食物中毒風險較高的群體,如幼兒園和養老院的約150個供應商,之後也需要保存為此群體準備的食物的保留樣品,以便當局日後需要追查時,可以更快速地進行檢驗。
在新的條例下,供應商需提供的樣品大約幾百公克,每一道菜都必須保留樣品。新加坡食品局表示,為鼓勵本地食品供應商,那些遵守食品安全和表現良好的供應商將獲得期限更長的許可證:
本地目前營運的食品供應商在更新執照前必須提交安裝閉路電視監控系統的計劃,新的供應商則需要先提交計劃才能獲得准證。

此外,在剛剛結束的本次國會關於預算案的辯論中,新加坡政府還宣布了其他兩項關於食品安全健康方面的新舉措:
新加坡衛生部攜手保健促進局推出健康生活通行計劃
衛生部將同保健促進局聯手在今年中推出健康生活通行計劃(Healthy Living Passport Programme),協助弱勢家庭保持健康生活。衛生部高級政務次長安寧·阿敏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衛生部開支預算時指出,該計劃希望根據低收入家庭的需求,提高健康素養,並促進健康的生活方式。與此同時,安寧·阿敏表示,志願者健康獅城保健友伴(HealthSG Buddies)也會為參與計劃的家庭提供相應援助。
包裝加糖飲料將印上營養等級標籤,區分飲料健康程度
2021年底開始,在新加坡市場上較不健康的包裝加糖飲料必須通過顏色清楚標明健康等級和含糖量,讓消費者更容易區分飲料的健康程度。這項條例也將擴大到涵蓋新鮮準備的含糖飲料。將率先從大型連鎖業者開始,小販中心和咖啡店暫時不受影響。
在營養等級標籤計劃下,將根據包裝加糖飲料的糖分和飽和脂肪含量,把它們分為ABCD四個等級,和等級對應的顏色分別是深綠色、淺綠色、橙色和紅色。所有被列入C和D等級的包裝加糖飲料必須清楚在包裝上標明營養等級標籤,A和B等級的飲料則不受管制,業者可以自願印上標籤。
此外,新加坡衛生部規定,被列入D等級的包裝加糖飲料禁止在大眾傳媒平台打廣告,但商家還是可以在銷售點終端為這些飲料宣傳,但宣傳資料必須清楚標明飲料被列入D等級。
國土面積狹小,自然資源相對缺乏,大約90%的食品依賴進口!然而新加坡卻連續連年被褒獎為世界上食品安全指數最高的國家,來看看新加坡如何確保公眾「舌尖上的安全」……

圖片來源:Singapore Tatler
在2019年10月,英國《經濟學人》發布了《2019年全球食品保障指數報告》,新加坡連續兩年蟬聯榜首!以總分87.4分成為世界上食品安全指數最高的國家。這項報告是以可負擔性(Affordability)、可得性(Availability)、質量與安全(Quality and Safety)和自然資源及復原力(Natural Resources & Resilience)為指標,對全球113個國家的食品保障水平進行評估排名。
新加坡90%以上食品和食用農產品從境外輸入,因此對輸入型食品質量實施最嚴格的監管制度成為保障安全的關鍵。

新加坡食品局於2019年4月1日成立,前身是新加坡農糧獸醫局。食品局是新加坡食物安全的主管機構,該局隸屬環境及水源部,將負責監管新加坡食品安全和供應保障,確保從農場到餐桌的整個流程都獲得有效監控,讓新加坡人吃得安心。該局也將負責監管本地6萬多個食品製造商、中央廚房、餐飲供應和餐館等餐飲食品業者,以及食品安全及風險測試。
在新加坡食品局網站「食品安全與質量」一欄的介紹中,該局強調:
任何在新加坡售賣的食品,必須遵守新加坡的食品條例,進口商也必須據條例檢查食品的成分。
新加坡食品局對於食品進出口管理,採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管理食品進出口轉運、檢驗檢疫、召回、應急處置、標籤及廣告等事務。
最嚴謹的標準
新加坡注重食品安全基礎制度建設,實施嚴格的安全標準和認證制度。除極個別本地特色食品外,食品安全標準幾乎完全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接軌,從源頭提高保障水平。
自2006年起,新加坡開始實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系統認證體系,並成為東南亞國家中第一個採用該體系開展食品安全認證的國家。
這些舉措既可以增強消費者信心,也有助於提高食品行業在國內外貿易中的綜合競爭力。
最嚴格的檢查
為減少不合格食品流入,新加坡食品局專門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檢驗檢疫程序:
1.檢查生產食品的農場或加工廠:確保生產地符合新加坡安全標準。
2.資料審查:規定所有食品進口商必須在該局註冊,同時遞交儘可能多的進口食品相關資料,包括食品來源地的證明和化驗報告,以證明其安全性。
3.在關卡檢查進口食品,或者在實驗室抽樣化驗。
最嚴厲的執法
由於食品不符合安全標準等原因,新加坡每年要召回和銷毀數千噸進口食品。同時,新加坡規定海鮮產品只能用冰塊保鮮,不能使用防腐劑等化學藥物。新加坡食品局的工作人員會定期去市場抽樣檢查,不合格的海鮮產品一經發現會立即銷毀。

對於那些存有「前科」的食品企業,檢查人員會格外留意並加大檢驗頻次。
比如在中國台灣人氣大熱、被喻為「國民奶茶」的純萃喝,2016年底打入新加坡,掀起熱潮。而當時新加坡食品局的前身農糧局根據調查後公布,指純粹喝醇乳奶茶飲品含有茶胺酸(L-Theanine),屬新加坡禁用的食品添加劑,下令產品下架。幾個月後,不含茶氨酸的新配方奶茶才被批准上架銷售。
在很多情況下,進口食品還沒有「登機」或「裝船」前,新加坡食品局就已經開始檢驗、審核工作,確保食品生產條件符合新加坡的安全標準、進口商提交完備的資料證明食品的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