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學生在校不斷成材,和北爍學校的教學的進一步完善,北爍的校長認為這反映了一個更深刻的教育理念:
「一個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我們的學生,他們也可以成為社會的棟樑。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精英。而這些人是實幹型人才,但沒關係,我們確實需要他們,這樣的社會才算完整」。

所以回歸到這一部分的內容,新加坡的精英教育和因材施教的理念,並不衝突,反而相互補充,使得新加坡社會的人才體系更加完整。

3、當代教育變革之提升學生「軟技能」
影片中再次提到,新加坡最初的戰略是引進外資,因此勢必需要大量訓練有素的高素質勞動力。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加坡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制度,這種以直接的經濟效益為目的的教育,是時候改變了。
絕大多數人意識到,教育,應該有更深刻的內涵。除了硬技能的具備,教育還應該賦予更多人「軟技能」。

硬技能的主要體現
而在這個紀錄片中,軟技能被定義為「改善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人際交往技能」,教導孩子要有愛心、同情心,不能被沉重的學業壓力壓垮,也不要被簡單的分數束縛。
所以新加坡政府在除了繼續加強和完善現有學校和教育制度的情況下,不斷的發展藝術學校,體育學校,數理中學。

不斷肯定孩子們的不同的潛能,給他們去提供更多的,不同的機會,讓他們在未來的工作中獲得更高的薪水以及自主權和選擇權。
4、新加坡教育制度的核心
新加坡國防部長提到,「如果我的資源有限,又必須在教育的某個環節投入資源,那麼我會選擇,建設優秀的教師隊伍」。

而新加坡教育制度的核心便是,建設優秀的教師隊伍。
因此,為了吸引大批優秀的教學人才,新加坡政府每年投入大筆教育經費,並且給教師們提供了相應的職業發展,晉升機會,薪資激勵制度。
提倡「讓教師成為一種職業選擇,而不應是一份不得不做的工作」。

新加坡副總理也提到「我們重視對教師的激勵,這貫穿於整個教學生涯,這不僅要付給他們與市場其他行業水平相當的薪酬,而且意味著要為他們提供發展機會」。
當然,新加坡對於教育的重視,決定了對於教師的相當高的,從而確保「知識的源頭」和「傳輸知識的人」,是高水平的,且高素質的。
5、社會如何定義「成功」
到了這一部分,影片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到底該如何定義「成功」,人們又該如何認識到自己的成功。

本片出現的不同「人物」給出了不同的解讀。
作為老師,他們認為學生如果可以在她的帶領下,欣然的接受任務,並可以找到巧妙地解決辦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快樂,就是一個老師最大的成功。
副總理認為,一個人要擁有一套技能,這在市場上是非常重要的。
而作為家長,他們認為孩子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學歷上,學術上,而更體現在他們以後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但無論如何,「新加坡的教育旨在為學生們找到合適的發展道路,不論走那條路,進入到社會時,他們都能正確看待自己,清楚自己的強項,並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這部紀錄片中許多看待教育的角度和觀點,獨特而新穎。無論是否有留學的需要,我們都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觀看一下央視的這部紀錄片——《無聲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