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住戶收入數據顯示,新加坡的基尼係數從2018年的0.458降低到去年的0.452,為2001以來的最低點。如果加入政府的財政轉移和稅務減免,這個係數則進一步降至0. 398,是過去20年來的最低點。
這說明社會收入不平等的問題有了明顯改善,主要的原因則應是政府近幾年來加大了干預力度,出台了各種措施,從多方面協助低收入者提升技能,改善收入,同時也通過財政轉移,給中低收入家庭各種生活補貼和經濟援助。比方,住在一房和二房式組屋的家庭,去年每名成員平均就獲得總值1萬零548元的政府轉移。
提升收入的措施則包括在保安、清潔、園藝等行業實行的技能培訓漸進式薪金模式,加薪補貼計劃,放寬低薪員工的定義,把基本月入上限從1300元調高至1400元,使更多低收入者能享受到各種政府轉移的好處,一定程度上改善弱勢家庭的處境,並縮小貧富差距。
由於去年是新加坡經濟相對低迷的一年,大大影響高收入群體的加薪幅度,相形之下,低收入階層收入的增幅就顯得更加可觀。據上述報告的數據,收入最高10%的住戶群體去年收入增幅僅為0.4%,而從第一至90百分位收入群體的實際收入增長幅度則是3.5至5.6%。這突出了政府轉移所起到的作用。

但必須指出,高收入群體收入幅度縮小只是暫時現象,一旦經濟好轉,這個群體來自花紅和其他獎勵的收入就可能會迅速回升,並重新拉開收入差距的幅度。此外,他們一般也享有資產所帶來的獲利,這一部分的收入是基尼係數不會反映出來的。
今年,除了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加上2019冠狀病毒疾病突然來襲,百業受傷,不排除出現衰退的可能性,所有收入群體今年的收入恐怕也難有很好的增長預期。政府在日前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就推出總值16億元的「關懷與援助配套」,協助低收入家庭和年長者緩解生活開銷方面的壓力。
由此可見,不論是常態時期或非常時期,政府轉移的不可或缺性或持續需要是越來越明顯了。這意味著政府的財政壓力,尤其是在社會開支方面,將會越來越大。錢從何來,也是一個越來越棘手的問題,除開國家儲備投資回報貢獻,設法開源是不得不做的事。但面對世界競爭,提高公司稅和個人所得稅空間有限,剩下來的就只有諸如消費稅這樣的稅源了。
無論如何,若從社會不平等的角度看,收入差距也只是其中一環而已。基尼係數降低固然可喜,要對治不平等課題,政府還需再接再厲,在其他多個方面繼續著力。長遠而言,最重要的是保持社會的流動性暢通無阻。
新加坡人民這些年來的不斷自強和奮進,以及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主要即因為有高度的社會流動性。而促成這種流動性的關鍵因素,則在於教育和唯才是用的社會制度。建國之初絕大多數貧困家庭之所以能晉升為今天的中產階層,都是因為孩子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出人頭地,有了好的收入,從而逐漸改善家庭的經濟條件。

因此,新加坡必須確保社會的變遷以及新科技的出現,不會給這種流動性造成障礙,使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無法像過去一樣,通過教育與努力擺脫困境。社會變遷,可能使原來的唯才是用制度失效,成功的群體掌握了大量的資源,而弱勢群體更加處於劣勢,結果被迫長久困守在最底層。新科技的層出不窮,也在不斷的顛覆職場,加劇不平等現象。這些都需要政府有效的干預,包括協助人們掌握新的技能,改變整個教育制度,創造更多樣性的職業途徑等。
總的說,社會不平等原因是多面和複雜的,要對治也必須有全盤性的對策。政府在2018年將社會不平等現象上升至國家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並在社會、教育、就業等方面連續出台了針對性措施,以防社會分化。新加坡相信,只要持之以恆,這些新措施的成效將會日益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