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親將兒子告上法庭,指其抄襲、侵權、冒用老字號商標。
家族豆花企業大內鬥,究竟為何?
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老伴vs小伴,誰才是真正的新加坡「國民豆花」?
今天,讓我們一起揭開這個豆花家族的神秘面紗。
01
老伴豆花
1995年,李佩勝與太太從香港移民來到新加坡。二人在舊機場路的熟食中心租下一個攤位,經營「老伴豆花」。2009年,李佩勝研發出了市面上首個冰冷豆花產品,「老伴豆花」一炮而紅。

李佩勝的豆花柔順絲滑、口感細膩,冷藏存放後更加Q彈。許多食客專程來他的小攤,就為在炎熱的天氣中吃上一口冰爽甜蜜的豆花。漸漸地,老伴豆花打響了知名度,成為新加坡眾多甜品店中的佼佼者,在不少新加坡美食攻略、美食推薦中都擁有姓名。

如今,老伴豆花已成為新加坡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在當地開設了十幾家分店和加盟店。
02
小伴豆花
家裡的豆花生意風生水起,李佩勝的長子李逢源見此情景也入了行。父親雖答應李逢源,讓他以「老伴豆花」的品牌自己開分店,卻沒想到兒子的野心不止於此。
2013年,李逢源找了三個朋友當合伙人,合資設立了「小伴集團」,主打產品便是「小伴豆花」。老伴豆花的商標是一對卡通化的老夫婦,小伴豆花有樣學樣,將一對卡通的小朋友作為自己的商標。在店內宣傳中,兩個品牌也被放在一起展示。

手藝得到真傳,味道就不會出錯,李逢源的小伴豆花很快站穩腳跟。然而幾個年輕人的想法與老一輩不同,他們不滿足於新加坡市場,決定將小伴豆花推廣到口味相近的其他東南亞國家。
在考慮了越南的咖啡館文化後,李逢源將其選定為進軍海外市場的第一站。獲新加坡駐胡志明市領事館的邀請,小伴豆花有了被當地人試吃、了解的機會。小伴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把業務在越南穩定、重新樹立了品牌形象。

短短7年時間裡,小伴豆花成功進軍海外市場。目前在越南胡志明市和河內共有7家分店,在柬埔寨有3家,在中國台灣有2家,泰國曼谷是他們的下一個目標。
03
老伴豆花vs小伴豆花
小伴豆花的海外生意發展得正好,卻沒想到禍從天降。李逢源在2019年收到法院傳票,上訴人居然是自己的父親李佩勝。
這是到底怎麼一回事?李逢源也滿臉問號。

李佩勝指責小伴集團通過各種手段,有意誤導消費者,讓客人相信兩個品牌是家族公司。而他堅持兩家公司雖僅一字之差,實際卻毫無關係,並指責兒子侵犯、抄襲自己的老字號商標,要求賠償。
最令李佩勝不滿的是,「小伴」冒用「老伴」,就連李顯龍總理也被誤導。

2017年新加坡國慶群眾大會上,李顯龍曾點名小伴豆花通過新加坡企業發展局的幫助,成功開拓海外市場,在越南開設了多家分店。在當時的演講中,李顯龍指出,小伴豆花是由老伴豆花開設,據他向小伴豆花的創辦人了解,兩個品牌其實是同一個「老伴」。
李佩勝要求法院發出庭令,禁止小伴豆花繼續冒用與「老伴」相似的商標做宣傳。兒子李逢源則通過律師自辯,稱自己從小與弟弟妹妹一同在店裡幫忙,手把手學習如何製作豆花。「老伴」這個招牌還是由李逢源想出來的,含有手繪圖像的商標則由妹妹於2011年註冊。

「小伴」方稱,多年來,李家都同意李逢源開設小伴豆花,以及使用「老伴」招牌,加上弟妹與父親所經營的「老伴」店面,這些都是李家的家族生意。
父親李佩勝顯然不這麼認為。他駁斥了這一說法,指出小伴豆花並非李逢源獨有,其餘合伙人是外人,所以不算是家族生意。
目前,這場家族紛爭仍在審理中,法院還沒有給出最終判決。
父子反目,是誰都不想看到的。
但作為消費者,我們心中只有一個問題:到底是「老伴」的豆花更好吃,還是「小伴」的豆花更勝一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