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 年,一個新的十年開始了。
對於20年畢業的同學來說,自己的校園生涯已經步入尾聲。看著一張張稚嫩的臉龐要進入紛繁複雜的社會,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能否很好地走過畢業與就業之間的過渡期,從學生黨變成職場新人,是其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新加坡作為國際級舞台,每間公司當然有著不同的企業背景,各國人才都聚集在這裡一較高下,所帶來人種間的階級意識、多元文化的摩擦、工作氛圍等,都與單純的華人職場文化有很大的差異。
作為一個在新加坡職場道路算是走得還順的資深職場人士,小編忍不住想要給即將踏入職場的小白一些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儘快度過自己的「適應期」。
眾小白準備好了嗎?!我要開始表演啦!

在台灣,馬來西亞或者中國工作,如果是剛進公司的新手,主管或同事都會主動關心,有一段訓練期,你有什麼不了解、需要協助的地方,問一下,他們會很大方捲起袖子一起幫忙。
但在新加坡可能就不同了。新加坡主管不太會告訴你該怎麼做、同事之間也很少主動幫忙,因為大家都太忙了,真的沒有人有空理你。

在怕輸文化出名的新加坡,一切都得自己來,他們很習慣遇到不會的問題就上網找答案,如果你一直問個不停,主管跟同事不會覺得你認真好學,反而覺得你在浪費他們工作的時間,當然就很容易被排擠討厭。

我非常認同每份工作都是有專業程度的,不管是職位高低,貴賤之分。可是高度競爭的精英主義的新加坡,為了提升工作效率,一人做兩份工的職缺太常見了。大家找工作時一定有看過營銷跟銷售是綁在一起的,也就是Marketing and Sales。
還有,行政秘書也是要幫忙籌劃公司行銷活動的,一個人必須兼具好幾種專業,才能勝任一份工作。

給大家普及一條最簡單的職場法則:要及時反饋、持續反饋、結果反饋。
上司交代你的任務,一定要及時反饋!不止讓老闆看你的業績,更要看到你的責任心!
網上有個特別經典的段子,說為什麼男生現在都不主動追女生了?
男生回答說,我努力追了,結果沒有一點反饋,你倒是給個進度條啊?!

工作中也是一樣。
上司不可能天天監督你工作,他布置給你任務了,過了幾天一點反饋沒有,上司也會覺得無法安心。有些同學覺得,上司讓我這周處理某個任務,我等到周末給個結果不就得了嗎?
實際上,任務的處理是動態的,上司也不確定你到周末能不能給出一個滿足預期的解決方案。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及時反饋,持續反饋,讓上司能夠時時刻刻掌握事態的進度。

不用擔心上司會不會覺得煩,你多反饋,肯定比半天沒動靜要好得多。這樣上司能做到心裡有數。每做完一個任務,一定要拿到結果,反饋給上司。
不能發現上司最近特別忙,也沒問這事,就隨便應付過去,這對雙方都不是好事。結果反饋的同時,也是你總結提高的過程,不要怕做的不夠好,上司會不開心。

一個人是否在用心工作,從總結上可以看得出來,正常的上司,沒人會討厭用心工作的下屬。所以每次接受任務時,一定要記住這個原則:及時反饋、持續反饋、結果反饋。有同學可能會說,這個及時是多及時呢?我建議新人們以日報的形式和上司反饋進度,就很好。
你們可以放一百個心,上司們一定不覺得煩,你剛開始這樣發,他可能會說不用,但你堅持下去,他一定會在心中對你暗暗加分。

縱觀以上,及時反饋是建立與領導關係的第一步,在日常的工作中及時反饋,一方面是尊重領導,另一方面也是不斷了解領導心理活動的一個過程。
時間久了,隨著與領導溝通的深入,雙方互相了解,領導也就不會因為你的一個小錯誤,隨意對你進行批評指責,甚至有可能在逐漸信任的基礎上,抓大放小,鼓勵你一展身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