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3日下午2點,新加坡連續2天沒有出現新型肺炎新增確診病例,仍是確診18例。另,有32例疑似病例還在檢測中。
自1月29日暫停湖北/武漢來客之後,除了2例為1月30日撤僑時輸入不計,已經連續8天沒有輸入病例入境。
(1月30日撤僑時輸入病例與先前的輸入病例不同,前者一下飛機就受到嚴密的體檢和監控,同時也即刻進行14天隔離或缺席假。)

新加坡從武漢撤僑 這意味著,武漢封城和後來的邊境防護措施,至今基本有效。
相信大家對流行傳染病防斷的「A、B、C、D人群」理論已經很熟悉了。
A是曾經有過武漢接觸史的春節前又從那邊出來的人。對新加坡而言,A就是在2月1日之前入境新加坡的,有武漢或湖北接觸史的人,不論國籍。
A在新加坡旅遊期間遇到過陌生的B,A根本不知道B的存在,也素未相識,同時B也不知道A的存在。
A也接觸了親戚朋友和同個航班的旅客C。無論A接觸過多少個C,這些C基本都能夠找出來,目前找到的C都已經被隔離,只有最後1個還聯繫不上。聯繫不上,就無法體檢;萬一此人攜帶病毒並傳染給其他人,那麼就形成了社區傳播。所以說是隱患。
你到底是誰啊? 話說回來,最大的隱患是隱藏在人群中的B,因為B根本找不到。沒有人知道誰是B,B自己也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B。

1月31日是新加坡目前最後一個確診病例(第18號病例)入院隔離、治療。至今未發生社區傳播,也就是沒有本地傳染。
假設第18號病例在1月31日入院之前曾傳染給B,那麼,按感染潛伏期10-14天計算,到了2月15日或之前,B就應該紛紛發病,全浮出水面。
如果到了2月15日沒有新增病例,那麼新加坡或有望基本安全。現在,就希望一直維持天天零新增。 只要有一天又來個新增病例,這個「基本安全」的日期就又得往後移。
新加坡政府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判斷
今天,在國會上,發表了部長聲明。 從部長聲明,可以看到新加坡政府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判斷:
一、認為主要是通過短距離飛沫傳染,比如病人在近距離咳嗽或打噴嚏,飛沫濺到眼鼻口,有可能傳染。
二、認為目前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冠狀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染。
三、可以通過表面傳染,如桌、椅,而病毒可能存活數天。如果有人的手接觸到這些污染表面,還用手去擦臉,接觸到眼鼻口,那麼可能被傳染。這個相信是主要傳播途徑。
四、因此,勤洗手比戴口罩有效。戴口罩的一個問題是人們經常會用手去調整口罩,反而增加手污染的機率。因此,新加坡政府建議,只有在發病並正在前往診所途中,才需要戴口罩,避免自己咳嗽或打噴嚏時傳播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