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琪(Yilina Leong)是一名連續創業者,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讀書期間,她就曾兩次創業。
比起很多同齡人,無論是實習,還是職業經歷,梁雪琪都屬於領跑者。無論是知名跨國公司、國際媒體、政府部門,還是新加坡本地不同類型的創業公司,她都不斷地嘗試和體驗。
正是豐富的經歷讓她更早明白自己的職業興趣所在。目前,她在新加坡網紅巧克力公司Fossa巧克力擔任業務和營銷總監。這一次,她不僅加入了自己心儀的創業團隊,找到了能滿足自己興趣的工作,更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的發揮。
校友簡介

Yilina Leong | 梁雪琪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工商管理BBA 2014
Fossa巧克力聯合創始人、業務及營銷總監
三度創業
早在大學一年級,梁雪琪就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那是她第一次涉足餐飲行業,不到兩個月時間,就拿下了20多個大客戶訂單。她還負責產品拍攝、宣傳推廣以及營銷策略等等。
第二次創業,她已經是大三學生了。她還是選擇做餐飲,從產品開發到消費者調研、口味測試、運營管理,此時的梁雪琪不僅熱情不減,反而比之前更有經驗。
通過商學院的學習和積累,她對創業有了更多思考和實踐。她不僅組建了員工團隊,還對物流工作流程做了優化。在梁雪琪的帶領下,門店在4個月內營收增加了兩倍。
如今,作為Fossa巧克力聯合創始人,梁雪琪在公司負責營銷、活動、攝影、物流、人力資源以及產品製作等等。在她看來,公司仍是一支小型創業團隊,很多事情仍然要親力親為。
「我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擴大分銷網絡、建立合作來打造品牌知名度,實現業務增長。」梁雪琪說。

2020年,梁雪琪(左)與Fossa巧克力聯合創始人蔡建南(中)、謝慧怡(右)共同接受新加坡新傳媒電視台專訪,提取二維碼查看視頻
關於創業的理性思考
在新加坡創業,選擇食品餐飲這一行,在梁雪琪看來既有優勢,也有劣勢。
談到優勢,她認為,新加坡在食品安全和質量方面享有盛譽。由於國際消費者對新加坡品牌的高度信任,新加坡的食品餐飲品牌在探索海外市場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優勢。
此外,她還提到,新加坡簽署了多項自由貿易協定(FTA),無論是在進口原材料還是成品出口方面,這都有助於新加坡本地企業降低成本,並且簡化物流流程。
另一個優勢在於,新加坡融匯了各種美食和文化,因此,更有利於本地餐飲企業在產品創新方面進行探索。
而說到劣勢,梁雪琪也深有體會。
在這裡,為了保持嚴格的食品安全和質量標準,新加坡的企業必須遵守諸多法規,初創公司的成本也隨之增加。
「海外有許多知名的手工巧克力品牌,他們銷售和出口的產品是從自家後院(比如,自家房子很大)或小型工廠生產出來的。」她提到,「但對於新加坡公司而言,食品生產工廠的位置、內部布局和工藝流程等都有更嚴格的要求,所有這些都會增加資金和時間方面的投入。」

梁雪琪(中)與兩位創業合伙人親手製作巧克力產品(圖片Wong Weiliang,Lifestyleasia)
多年來,新加坡政府在致力於營造優越的商業環境方面,也為本地創業者和中小企業提供了很多優惠條件。因而,有不少看法認為,新加坡本土企業反而會在這樣的保護中缺乏敏銳的判斷,難以在競爭激烈的海外市場開展業務。
作為一名新加坡本地成長起來的創業青年,梁雪琪認為,「新加坡創業者的確會更強調遵守規則,在與更精明更進取的海外創業者競爭時可能會處於不利地位,但仍然有許多成功的本土品牌順利走出了國門。」
她認為,新加坡創業者的優勢之一就是誠信可靠。這有助於新加坡創業公司與其他企業或者海外合作夥伴建立長期關係。「與我們合作過的大多數公司都重視長期合作,而且在合作的過程中,信任至關重要。」
在商業與經濟環境瞬息萬變的今天,科技的發展不僅改變了商業世界的格局,也在諸多層面給行業和企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新技術的顛覆與疊代讓很多傳統型企業有些措手不及,但又不得不匆忙趕上時代的腳步。
身在傳統行業,梁雪琪卻對新技術持開放的態度。在她看來,要讓現有的系統與新技術整合在一起,是有必要的。不過,要不斷地跟上技術發展,的確給業務帶來不小的挑戰。
一般而言,跨國公司往往最早採用新技術,而中小型企業由於資金和人力資源的限制,在擁抱新技術方面可能會落後一步。
「無論哪一段征程,我都不後悔」
在國大商學院讀書時期,梁雪琪主修市場營銷,她還專門輔修了技術創業。畢業之前,像大多數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一樣,她也希望能進入跨國公司工作。
沒想到陰差陽錯,梁雪琪加入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廣告銷售團隊。雖然當時對媒體和廣告不是特別熟悉,但當機會出現,她還是躍躍欲試。
這是大學畢業以後,她的第一份工作。在CNN做廣告銷售的主要工作是要管理區域內的帳戶,涉及金融、技術、旅遊行業的政府機構和跨國公司,她要監看廣告營收、做新老客戶推介等活動,要與很多東南亞地區的銷售代表合作,共同制定和實施銷售策略等等。
這份工作做了差不多一年半,梁雪琪獲得了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nterprise Singapore)的工作機會。與媒體環境不同,新加坡企發局是政府機構,主要工作是幫助新加坡企業拓展本地和海外業務。
在新加坡企發局工作期間,她需要與許多中小型企業開展合作,協助企業拓展國際業務,帶領企業參加各類海外的貿易展覽會,探索國際市場潛力。
正是這樣一份工作經歷,讓梁雪琪加深對於國際商業環境的直觀感受。
豐富的職業體驗,也讓她在職場有不一樣的觀察和心得。對於在企業和政府的工作,梁雪琪發現有明顯的區別。
「企業更加注重營收和利潤,畢竟這些能夠確保公司的可持續性發展。而對於政府機構而言,成功的衡量標準略有不同,因為政府機構還扮演著其他角色。」她用企發局舉例說,像新加坡企發局的目標就是要推動新加坡商業的發展,提升中小企業的競爭力,進而推動經濟發展。

梁雪琪(左2)作為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校友參與亞洲新聞台938節目,分享創業經驗和品牌故事
回顧自己的大學時代,梁雪琪認為在國大海外學院的經歷是最大的收穫之一。那段時光,也是她激發她創業熱情最重要的萌芽階段。
從新加坡本地創業公司實習生做起,到後來加入不同類型的創業公司,這些經驗也讓她早早地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旅。創業公司實習經歷結合國大商學院課堂理論知識,讓梁雪琪對自己的創業理想有不僅滿腹熱情和信心,也有足夠的能力鋪墊。
「每當踏上新的征程時,對自己都是一次挑戰,我希望能學到未來有用的技能。」她說,我更願意向前看,無論選擇什麼都盡力而為,因此,無論是在學習還是職業發展路程上我都不會後悔。
在梁雪琪看來,無論是個人職業選擇,還是企業的轉型發展,有嘗試新事物的意願是非常重要的。面對新技術、新環境,要有樂觀進取的態度。
對於要踏入職場的新人來說,保持聰明機智並且擁有善於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特別重要。
「無論做什麼都會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機智意味著能夠通過向合適的人請教正確的問題,並採取行動解決問題,從而很快適應環境,不斷進步。」她分享道。
創業公司層出不窮,技術在顛覆時代,也加速了傳統行業和企業的轉變。新公司創立,舊企業倒閉,這是商業世界的常態。
梁雪琪認為,要加入創業公司,要有足夠的創業熱情,這種力量能夠支持你渡過艱難時期。
不過,對於盲目的創業熱情,她也並不提倡。「因為不是所有的創業熱情都能轉化為可行的商業模式,我們必須要用現實以及數據來對項目和潛力做出評估,理性判斷哪些想法能發展成為生意,哪些只能做為興趣。」
文章編譯自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校友會(BSA)校友訪談系列
原題為Alumni Spotlight Stories: Yilina Leong
翻譯:師文華 編輯:王彤
英文版訪談刊登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官網Bizbe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