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情導致新加坡與中國之間的航線大幅削減,新加坡航空公司中國區總經理曾國銘預計,中新兩國的航班可能要等到新加坡現存冠病病例少於5000人後,才能開始恢復到75%客座率。
曾國銘昨天在通商中國和中國新加坡商會舉行的一場視頻分享會表達上述看法。他說,目前集團旗下航空公司全球的航班運力削減了約96%,往來新中兩國的航班從每周96趟減少至目前的兩趟,航點也從七個減少至上海和重慶兩個。

因為疫情,目前新航集團旗下航空公司全球航班運力削減了約96%。(檔案照)
雖然中國本土疫情已受控制,但由於全球疫情形勢仍然嚴峻,中國當局將防疫重心轉移到外防輸入上。中國民航局3月26日曾發布通知,要求每個外國航空公司只保留一條到中國的航線,每周運營班次也不能超過一趟,客座率不高於75%。
曾國銘說,新中航班縮減的程度是在春節前「無法想像的情況」,而隨著新加坡確診病例增加至超過5000人,應中國民航局規定,航班的客座率被限制在60%左右。
他解釋,中國民航局3月31日發布的相關疫情防控技術指南中將現存確診病例超過5000例的國家列為「疫情嚴重」級別,對於始發於這些地點的航空公司做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包括要將客艙區域劃分為清潔區、緩衝區、旅客乘坐區和隔離區管理,同時要求乘客應當隔座就坐。因此,這令航空公司的客座率進一步下降。
有鑒於中國與韓國本月初已實施商務人士「快捷通道」制度,豁免重要商務人士接受入境管制,曾國銘希望本月下旬中國兩會(全國政協會議與全國人大年會)結束後,新加坡與中國也能落實類似安排,逐步放寬對彼此的入境限制。
曾國銘也判斷,全球航空業在疫情中受到嚴重打擊,預計需要兩到三年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情況。

此次疫情也推動中國遠程醫療等技術的發展。圖為4月26日上線的中國與烏茲別克遠程醫療系統(新華社)
目前人在上海的嘉會國際醫院副首席醫務官許豪得醫生在分享會上則說,自己的公司已出現V型復甦,目前業績甚至比疫情前還要好。他認為,這場疫情會促使更多中國人關注自己的健康,同時推動中國遠程醫療、藥物配送等服務的發展。
有鑒於此,許豪得已經在著手準備今年年底流感季的流感疫苗,並強調數量「會比去年多很多」。
曾在疫情初期和武漢解封后兩度赴武漢實地採訪的《海峽時報》駐中國特派員劉思敏則說,雖然中國已開始復工復產,但目前全球經濟因疫情放緩,出現經濟危機的風險,因此中國並沒有出現之前一些人預計的「報復性消費」現象。
劉思敏說,中國企業期待下周舉行的全國兩會上,中央政府能加大經濟幫扶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