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的沉香產區中,新加坡是較為獨特的存在。新加坡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因印尼、馬來等地出產的沉香都在此交易,所以這一地區的沉香又有一個統一的稱謂——星洲沉香。
不過現今,人們已是很難把現代化的旅遊都市新加坡與具有悠久傳統文化底蘊的沉香聯繫在一起了,況且在地理位置上它並非離中國最近,怎麼就成為東南亞沉香的大類之一了呢?

其實歷史上,新加坡與沉香的淵源還是頗深的。新加坡在19世紀初經歷了英殖民和日據時期後,於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1965年正式獨立,在此之前,8世紀屬室利佛逝;14世紀始屬於馬六甲蘇丹王朝;18-19世紀屬柔佛王國。室利佛逝(音譯自梵文Sri Vijaya),宋代後改稱三佛齊王國(Samboja kingdom),在其歷史的鼎盛時期,勢力範圍包括馬來半島和巽他群島的大部分地區,控制著諸蕃水道之要衝。而在我們有關外域沉香的記載中,經常可以看到來自三佛齊的沉香。14世紀進入馬六甲蘇丹王朝,明代稱之為滿剌加國,國土範圍曾經覆蓋泰國南部至蘇門答臘西南部,這又是外域沉香的著名產地之一。現代,人們提起漸已消失的蘇門答臘沉香會把它歸為印尼沉香中,馬來也有自己的沉香歸屬,而這些沉香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期內,確確實實是星洲沉香。

馬六甲在16世紀「大航海」興起前,是東亞繁忙的海洋城市,中國人、印度人、阿拉伯人、歐洲人擠滿了港口,在這裡從事香料、織物、瓷器、茶葉等貿易,是商品的全球集散中心。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開始對這裡入侵併最終殖民,就是看中了其香料,並以此成為進入中國的踏板。

新加坡,作為昔日東亞的入口有著極其重要的地理與歷史地位,來自王朝內以及周邊海域內的沉香皆彙集於此,再從這裡輸送到中國、阿拉伯,甚至歐洲,影響著各個文明的用香文化,無論沉香的產地如何的細分,但星洲沉香依然不會淡去,它記錄了新加坡在那段歷史時期中的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