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陳篤生醫院內專門照顧冠病病患的普通病房都裝置了抽風扇確保病房內的負壓,抽風扇會把病房內的空氣排出病房外,減少病毒在病房內傳播的風險。(海峽時報)
文 / 李熙愛, 鄧瑋婷, 塗健強
從4月14日開始接手照顧冠病病患的陳篤生醫院,早在一個月前就已密切留意病例和床位數目等,並開始作出所須的準備。主導改造病房和擴充床位重任的護士團隊,和其他團隊如設施工程師、保安、清潔和物流人員合作,確保所有流程順利。
原本不接收冠病病患的陳篤生醫院,在我國出現200多起病例時就已預先籌劃騰出病房照顧病患。在醫院護士的協調下,醫院如今騰出230張普通床位和30張加護病房床位專給冠病病患,啟用約兩周後已填滿一半。
陳篤生醫院是從4月14日開始接手照顧冠病病患,當時本地已有3000多起病例。在這之前,冠病病例都被送往醫院旁邊的國家傳染病中心。然而早在一個月前,陳篤生醫院就已密切留意病例和床位數目等,並開始作出照顧冠病病患的準備。
負責協調床位擴充的陳篤生醫院護理副主任許淑燕博士說:「我們總得比別人提早往前走10步,因此在本地病例激增前,我們已作出很多策劃與決定,思考如何擴充醫院床位並與國家傳染病中心合作。」
醫院前後把兩層樓的病房完全改造給冠病病例使用,每層樓原本有四個病房,除了其中一個用於醫療人員休息和穿戴個人保護裝備,其餘的都讓病患入住。
改造病房和擴充床位的重任交由護士團隊主導,因為病房一般由護士負責,但護士們也得和其他團隊如設施工程師、保安、清潔和物流人員合作,確保所有流程順利。在短短一周內,他們得執行多方面的籌備工作——尋找適當的人手、培訓人員,以及尋找合適的病房。
更多其他病患轉社區醫院
許淑燕解釋,他們得避免使用照顧心臟疾病、創傷和中風病患的病房,好讓醫院能繼續運作,最終動用了照顧手術病患和年長者的兩層病房。
為了騰出床位,醫院除了延後非緊急手術,也儘量把合適的病患轉至社區醫院。也負責擴充醫療資源的陳篤生醫院護理副主任何佩華透露,他們一般每周會把50名病患轉入社區醫院,但自疫情開始後增加20%。為此,醫院得與社區醫院和提供居家服務的團隊更密切合作。
醫院也在數天內安裝抽風扇確保病房負壓,病房內的空氣就會被排出房外以減少傳染風險。約180名護士在三四天內也進行培訓,學習照顧冠病病例。
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的冠病死亡率高,加護病房的資源引起關注。許淑燕透露,我國也擴充照顧重症病患的資源,陳篤生醫院已騰出30張加護病床,並培訓500多名普通病房護士在必要時能照顧加護病房病患。
然而,陳篤生醫院挪出的資源不只這些,因為國家傳染病中心一大部分的醫療人員其實都源自陳篤生醫院。許淑燕透露,一般時期國家傳染病中心只開放四個病房的100張床位,但疫情暴發後,所有15個病房的330張床位都投入運作,陳篤生醫院得派200多名護士到那裡服務。隨著國家傳染病中心把單人房調整為雙人房以達到586個床位,醫院又出動多171名護士。
何佩華說:「情況隨時都會改變,我們得以開放的心態面對流程上的改變,並不斷與其他醫療人員溝通,讓他們了解改變背後的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