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船舶2030年起 須全電動化或可採用凈零排放燃料驅動

從2030年起,在我國港口運營的新船舶,必須全電動化或可採用凈零排放的燃料驅動。海事及港務管理局將持續引進科技,提高效率和安全性,讓海事業在2050年達到凈零排放目標。
位於裕廊西的造船廠正打造本地第一艘全電動載駁船,預計在今年上半年完成。這是本地零排放目標財團旗下的計劃。電動船安裝了六個70千瓦的可替換電池,能讓船隻行駛約40海里,持續航行約三個小時。
船舶設計公司技術副總裁喬伯傑說:「我認為全球走向減碳和零凈排放。這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在海事局和海事研究機構的支持下,我們先開始那麼做,儘快推進計劃,因為如果再等就永遠不會發生。」
雲升綠色科技總裁埃里克巴克萊說:「電動船的成本可能比傳統載駁船高出20%到50%,但當我們擴大規模並大量生產這種船隻,我們相信成本會快速下降到現有成本的20%,預計未來的電動船會變得更便宜。」
吉寶岸外與海事財團旗下的永合船務則正把一艘可容納30人的載客船改裝成全電動船。工程預計今年完成。
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表示,全電動載駁船和載客船的試點項目今年推出。他重申減碳對本地海事業的長期競爭力至關重要因此需要業者配合。
徐芳達說:「從2030年起在本地碼頭運作的新船舶必須是全電動,或可使用B100生物燃料或相等於氫等零排放燃料。海事局正同碼頭及運輸船業者合作,試點裝置充電站。」
蜆殼集團今年上半年會在毛廣島建設本地第一個船舶充電站。海事局預計在2025年推出船舶充電基礎設施總藍圖。海事局呼籲業界儘早針對船隻電動化,採用生物燃料是否可行的事宜同當局協商。從2027年起,這個諮詢過程將是強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