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種族比例限制,難以以合理價格出售組屋的屋主,日後可向建屋發展局申請將單位賣回給當局。這項援助不限組屋類型、地點或剩餘屋契等條件。
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昨天(3月8日)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該部分開支預算時,宣布建屋局將推出種族融合政策(Ethnic Integration Policy,簡稱EIP)組屋回購援助。
當局在評估援助申請時會考慮家庭的具體情況,包括他們是否滿足兩個援助條件:一、達到最低居住年限並擁有這個單位至少10年。二、在一段時間內定期嘗試以合理價格出售單位。
建屋局會斟酌,屋主推銷單位的時間是否與大多數組屋屋主出售單位所用的時間相當。根據當局的經驗,六個月已足夠大多數屋主出售單位。這可能會根據當前市場情況而改變。
至於什麼是「合理價格」,屋主可參考距離他的單位200米以內的其他單位的近期成交價,並根據單位屬性(樓高、朝向等)來調整要價。
屋主也應將整個推銷單位期間的每月記錄保留起來,如售屋廣告(包括要價和廣告刊登日期、看房記錄等),並在申請援助時提交給建屋局。
一旦屋主評估為有資格獲得EIP組屋回購援助,建屋局會委任一名專業持牌估價師對單位進行估價。估價師將根據既定估值原則進行評估,再由建屋局給出公平的回購價。
組屋屋主可在三個月內決定是否接受建屋局的回購獻議。選擇不接受的人,在獻議失效後的12個月內,不能再獲得EIP組屋回購援助。
實施逾30年的EIP,去年中因種族課題升溫而再次引起爭議。本地近三分之一的組屋和16%的鄰里,有一個或以上的種族比例達到頂限。一些人因此覺得EIP對他們產生不利影響,如組屋單位需要更久才能脫售、更難脫售、轉售價格可能較低等。住在某些地區的華族也受影響。
只要是受EIP影響的屋主,不論單位當初是向建屋局購買或在轉售市場購買,也不論買屋時是否已受種族比例限制,都可申請EIP組屋回購援助。援助也不限組屋地點,摩天組屋達士嶺或其他黃金地段組屋的屋主也可申請援助,建屋局不為回購價設上限。
一些組屋難以出售,除了因為受EIP影響,也可能有其他原因,如剩餘屋契較少或樓層較低。但這項援助不考慮這些原因,只要屋主受EIP影響並符合援助條件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