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公布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為城市綠化、可持續生活和綠色經濟各方面制定明確目標,希望推動公共領域、企業和個人在未來10年朝永續發展的目標邁進。
新加坡一向都支持聯合國定下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以及巴黎氣候協定,制定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是為了讓新加坡最終能實現凈零排放的長期目標。
綠色發展藍圖由教育部、國家發展部、永續發展與環境部、貿工部和交通部五個政府部門聯合主導,它將加強新加坡現有的計劃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舉措包括:
1.設立新的「企業可持續發展計劃」(Enterprise Sustainability Programme),助新加坡本地企業開發相關的能力;
2.增加充電站的數目,最遲在2030年,把原本建設2萬8000個充電站的目標增至6萬個;
3.推出下一份綠色建築總藍圖,提升本地建築所需符合的綠色標準;
4.最遲在2026年,把送往垃圾掩埋場的垃圾量減少兩成;
5.最遲在2030年,把本地學府的凈碳排放減少三分之二,以及在最初階段讓至少20%的學校實現碳中和(carbon neutral)。
根據最新出爐的「亞洲綠色城市指數」顯示,在參加此項目研究的22個亞洲城市中,包括東京、曼谷、北京、雅加達、吉隆坡、上海、首爾和台北等,針對能源供應和二氧化碳排放、土地使用和建築物、交通、垃圾、水資源、衛生、空氣品質和環境治理,並對這八方面細分成29個單項指標打分,新加坡憑藉在環境上的一系列措施和有效的執行在環境績效管理上遠超其他城市,成為亞洲「最綠色」大城市。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個「花園城市」,整個城市環抱在綠色之中,到處可見綠蔭如蓋、綠草如茵。
新加坡有大大小小70多個有正式命名的公園,如果算上沒有名字的小花園,一共340個!居民區平均每500米就有一個公園,其綠化覆蓋率達到50%!

但其實你知道嗎?新加坡的「綠色指數」之所以能在一眾國家中脫穎而出,還因為有這個制勝法寶:沿著樓房向高處攀爬的植被。

新加坡目前有接近40%的建築物已實現綠化,但其政府雄心勃勃,希望在2030年達到80%建築物綠化的目標。今天學翼君就帶大家看一下,新加坡隨處可見的垂直綠化景觀和賞心悅目的綠色建築設計。
01 「綠色」公園最佳代表:濱海灣公園
毋庸置疑,新加坡最美麗的一扇綠色櫥窗當屬濱海灣公園。
濱海灣公園占地超過100 公頃,它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18棵高度為25米——50米的「擎天大樹」(Supertrees)。

「擎天樹」上有15 萬株植物,在白天,這些「擎天樹」巨大的冠幅可以為人們遮陽擋雨。而到了夜晚,在照明與投影系統的襯托下,則顯出一派繁華。
一條128米長的空中步道連接著「擎天樹林」中兩棵高達42米的「擎天樹」,遊客們站在上面可以從22米的高度以全新的視角欣賞整個花園的美景。

這些「擎天樹」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展示具有創新性的環保科技成果,並成為整個公園環境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除了通過垂直綠化來營造棲息場所和蔭蔽空間外,一些「擎天樹」還安裝了光伏電池來收集太陽能,一些則加有雨水收集裝置,非常的節能環保!
02 「綠色」學校最佳代表:藝術高中SOTA
新加坡藝術學院(簡稱SOTA)是新加坡第一所具有中學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公立藝術專科學院,它於2004年創建,專為13-18歲的學生提供六年制藝術與學術相融的課程,讓具有藝術天分的年輕學子能充分發揮他們在藝術和學術兩方面的潛力,成為未來優秀的藝術家和具有創造力的專業人才。

該學校可以算是綠色學校的一個典型。
SOTA由三座6層高的建築組成,建築中間以通道連接,外立面覆蓋著厚厚的綠牆。

設計師通過獨特的設計方法打造出了兩個視覺上相連的水平面,從而在下面形成交流空間。在上面形成安全空間,這樣的建築策略一方面解決了公共與廣泛藝術之間的多孔性和溝通障礙,同時也阻擋外界的眩光和灰塵,保持室內的涼爽及舒適,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空間。

03 「綠色」辦公樓最佳代表:Capita Green大廈
Capita Green大廈是新加坡第一座生態化的辦公大樓,也是學翼國際新加坡總部的駐紮地所在。

Capita Green大廈的高度為242米,坐落在新加坡CBD商業區的核心地段,是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設計的。它由超過55%的建築外牆被綠色植被環繞覆蓋,簡直就是一座「垂直森林」!

大片大片的垂直綠化帶固然賞心悅目,但我等凡人也不禁問出這樣的問題:誰來給這些花花草草澆水呢?正確答案是:自我灌溉!
它自帶雨水收集系統「黑科技」,定期自我灌溉。
縝密的灌溉系統和排水系統永遠是垂直綠化中的好搭檔,一旦儲蓄水的部分出現了泄漏,水就自動會流向排水部門。
同時,經過綠植「過濾」的新鮮空氣通過核心管道輸送進高樓,大大降低近了40層空調樓層的耗電速度。而且種樹不僅可以阻擋紫外線,還能抑制噪音,在喧鬧的CBD大樓中使用這個技術,再合適不過了。

04 「綠色」酒店最佳代表:皮克林賓樂雅酒店
新加坡酒店裡最出名的綠色建築,就是皮克林賓樂雅酒店(Parkroyal on Pickering)了。

皮克林賓樂雅酒店(Parkroyal on Pickering)由 WOHA 建築事務所設計,其外牆上的植被呈梯田狀分布,這座「花園酒店」擁有樓高四層的繁茂園林、瀑布和 21種攀緣植物,綠化面積達1.5 萬平方米!

這些花草樹木,吸引了許多鳥類,蝴蝶,昆蟲,蜥蜴等小動物前來棲息。
在酒店客房的部分,被排列成了「E」字型,在棟與棟之間支撐起幾片流線形的綠化平台,為客房與公園的視覺聯繫之間增添了有趣的前景。

走廊的外側設置了許多水體和小花園而內側靠客房的牆體上則有垂直綠化。每間客房的衛生間都可以開啟和客房連成一體並獲得自然採光和花園的景色。不僅如此,在建築上部的綠化平台上人們還可以欣賞到美麗的城市景色。
05 「綠色」醫院最佳代表:邱德拔醫院
說起醫療行業里的「綠色」建築里代表,非邱德拔醫院(KTPH)莫屬。
邱德拔醫院成立於2010年,該院是新加坡在糖尿病科以及牙科領域的權威。

邱德拔醫院雖然很「年輕」,但它融合了全新的服務理念,以環境清幽和周到服務為病患所愛。比起人們刻板觀念中冰冷嚴肅的醫院,它有著「花園醫院」的美譽。
邱德拔醫院曾獲得過2009年度綠色標誌白金獎、2011年艾默生杯獎及2011年第11屆SIA建築設計獎等14個獎項。

邱德拔醫院的景觀設計重點是為病人創造康復環境,充分利用每一個空間來創造綠色醫療環境。

醫院的每一層樓都布滿了綠色,使醫護人員與患者可以從各種不同角度觀賞花園的景致,給人們創造一種能緩解情緒和康復的林靜的環境。
綠化面積超過60%的永久產權項目
新加坡之所以會對綠色建築近乎「痴迷」,尤其是垂直綠化,主要是因為土地資源有限,更是人口密度全世界第二高的城市,沒足夠的地種樹,那就只能「見縫插樹」,於是就一路種到天上去啦!
但就在這寸土寸金之中,有一個大型房產項目——「綠墩雅苑」(Leedon Green),占地面積高達316718平方英尺,接近5個足球場的大小,其綠化率更是占到了50%,還是永久產權!這樣一個稀缺的項目,是不是很值得一看?

「綠墩雅苑」(Leedon Green)項目毗鄰全世界第一個成為世界遺產的熱帶花園——「新加坡植物園」,該植物園還是新加坡首個被列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中的世界文化遺產。
這座園子約為英國皇家植物園大小的一半,紐約中央公園的五分之一的植物園,守著它,無疑是挨著一個天然氧吧!

新加坡植物園
01
仁恆置地與香港置地聯手打造
「綠墩雅苑」(Leedon Green)由仁恆置地開發。作為新加坡知名高端地產品牌,仁恆置地26年來秉承「善待土地,用心造好房」的企業理念,匠心打造精品住宅,營造國際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