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更容易受騙?
在我們普遍的認知里,老年人更容易受騙,但事實不然。
在數碼世界裡,年長者並不是最容易上當的群體,25歲以下的年輕人比65歲及以上的群體更容易受騙。
這是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與大華銀行合作開展的一項關於數碼包容性和韌性的首屆全國調查,所得出的結果。由於詐騙案有上升趨勢,這項研究也向參與調查者了解他們有多容易上當。
「作為數碼原住民(digital natives)的年輕人最容易受騙,因為他們對科技的輕鬆掌握,可能降低了他們對詐騙事件的警惕。」
這項研究在今年對2000多名新加坡居民進行了調查,了解國人對數碼銀行採用和數碼韌性的態度和行為。

調查也顯示,儘管每10個新加坡人中有近九個(88%)每月至少使用幾次移動銀行,但許多國人仍在使用自動提款機和親臨銀行。

四分之三的國人每月會使用幾次自動提款機,而四分之一的國人則每月會數次親臨銀行分行。
調查發現,經常使用自動提款機和親臨銀行的人並不反對使用移動銀行,甚至使用手機銀行的意願最高。
每天使用自動提款機一次以上者,採用移動銀行的意願得分為5.8(最高得分為6),而每天都使用自動提款機者得分為5.4。意願和行動之間存在差距表明,銀行可以採取更多措施來推動人們對數碼銀行的採用。
愛情騙局
針對年輕人的騙局並不僅限於此類,更有愛情騙局。
越來越多單身人士擔心可能成為愛情騙局的受害者,於是選擇到受認證的紅娘公司找尋伴侶。
本地目前有九家紅娘公司獲社交發展網信譽認證。受訪業者表示,過去五年需求平均每年增加5%到20%。
「用約會應用程式的時候發現到有很多詐騙者,就是放好像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子的照片,然後叫你去投資這些。或者是就是認識很多女孩子,不過不在新加坡的,有的在馬來西亞,有些在中國還是什麼,然後也不能夠見面。」
紅娘公司的人表示,大多數的顧客都是大概30、40歲為主,近年來20多歲的顧客也開始增多,很多人是在使用約會軟體後覺得沒有成效,轉而來到紅娘公司。

這家紅娘公司指出,過去五年的需求增加15%到20%。業者說約會應用程式的興起為傳統紅娘公司開拓新市場,以往不願意靠第三方尋找愛情的單身人士,現在變得更願意。
詐騙猖狂
網絡釣魚,愛情騙局,投資陷阱,每年都會造成數百萬的損失!
假冒銀行的網絡釣魚詐騙簡訊捲土重來,10月已有至少26人誤墜陷阱,損失金額至少3萬7000元。
網絡釣魚,愛情騙局,投資陷阱,每年都會造成數百萬的損失!
假冒銀行的網絡釣魚詐騙簡訊捲土重來,10月已有至少26人誤墜陷阱,損失金額至少3萬7000元。

近來頻頻出現假冒銀行的詐騙簡訊,呼籲民眾提高警惕。其中一種常見伎倆是以「+1 (800) 11」或「+168730」等號碼發出簡訊,聲稱受害者的銀行戶口出現異常而被封鎖。
受害者點開簡訊中的連結後,就會進入一個假的銀行網絡登錄頁面。一旦受害者提供用戶名、密碼和一次性密碼(OTP),就會授權給騙子登錄他們的網絡銀行帳號,將存款轉走。
另一種詐騙手法則以「SMSAlert」名稱發出簡訊,聲稱受害者的銀行卡因為安全因素被鎖上,必須聯絡特定WhatsApp號碼了解更多詳情或重啟銀行卡。
騙子藉此聯繫上受害者後,會告知他們的戶口因為涉及異常活動而被凍結,必須提供個人資料和銀行資料來驗證。隨後,受害者就會收到真實銀行發來的一次性密碼,騙子這時也會要求受害者提供一次性密碼來重設帳戶。
受害者會再次收到銀行發來的簡訊,確認他的用戶名或密碼已經更改。這也是騙子提高可信度,博取受害者信任的手段之一。接著,騙子就會在通話中繼續向受害者索要一次性密碼,來添加收款人或將存款轉走。受害者直到發現銀行戶口出現未經授權的交易時,才發現自己受騙了。
警方呼籲民眾提高警惕,強調銀行人員不會通過電話或簡訊索取銀行資料和一次性密碼,也不會發送附上連結的簡訊,民眾不應點開不明簡訊中的可疑連結。

根據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星期五(10月14日)的文告,從明年1月31日起,所有使用發送者身份(Sender ID)的機構都須在新加坡簡訊發送者身份登記系統(Singapore SMS SenderID Registry)註冊,確保只有正規機構能使用這項功能。
本地三家主要電信公司會從今年10月底起,落實行動網路簡訊防詐過濾系統,在簡訊發送至用戶前進行自動過濾,找出潛在詐騙簡訊。
加強管控
資媒局指出,自新加坡簡訊發送者身份登記系統在今年3月推出以來,今年第二季度簡訊詐騙數量,同2021年第四季度相比減少了64%;通過簡訊進行的詐騙案子占今年第二季度所有詐騙通報的8%,低於2021年的10%。
由於一些機構可能需要更多時間準備和註冊,他們的簡訊或無法與其他來源不明且可能是詐騙簡訊的簡訊區分開來。

作為過渡措施,明年1月31日之後,所有未註冊的發送者身份都會被列為「Likely-SCAM」(潛在詐騙),功能與「垃圾郵件過濾器和垃圾郵件箱」類似,此措施將持續大約六個月。
當局建議用戶在收到這類簡訊時謹慎行事,並呼籲商家儘早在新加坡簡訊發送者身份登記系統註冊發送者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