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傳染病專家認為,隨著加護病房床位顯著增加,加上有更多年長者施打了冠病疫苗加強針,當局可考慮在本月21日以後結束穩定疫情階段,逐步放寬更多防疫措施。
《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採取與冠病共存的策略後,社區病例開始攀升,甚至曾有一天通報5000多起新病例,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遂將穩定疫情階段延長至本月21日。
衛生部數據顯示,過去一周的社區病例較前一周的比率,連續9天處於1以下的水平後,周五(12日)回彈至1.04。衛生部指出,這是由於上周屠妖節公定假日病例數量較少。昨天回到1以下,為0.98。
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受訪時說,新加坡自9月27日進入穩定疫情階段以來已取得兩大進展。首先,冠病治療設施和醫院床位已大為增加,使得照顧一般病患的床位相當充足。第二,很多60歲以上年長者開始接種加強針。根據以色列經驗,打了加強針會大大減少入院風險。
他認為,如果入住加護病房的冠病病患比率持續維持在低水平,每周社區病例增長率也維持在1左右或1以下,當局可考慮在本月21日以後放寬更多防疫措施。
「如果每個60歲以上者都打了加強針,我相信須要入住加護病房的人會減少很多。須要加護病房照料的,更多應該是沒有打疫苗的患者。」
亞太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學會會長淡馬亞教授則從另一個角度檢視這個問題。他指出,既然沒有證據顯示現階段防疫措施奏效,那是時候放寬了。
須自付醫藥費差異化措施 會鼓勵更多人接種
他說:「之前發現測量體溫對抗疫工作起不了作用後,我們就停止在商場實施這項舉措。當局於9月底收緊防疫措施,新增病例非但沒減少,10月份還顯著上升,直到當局決定不再將只有抗原快速檢測(ART)結果呈陽,但沒接受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確認病情的病例算在內。」
梁浩楠也指出,隨著當局實施差異化管理措施,包括從12月8日起,適合接種卻堅持不接種疫苗的民眾若感染冠病須自付醫藥費等,會進一步鼓勵更多人前往接種。
他說,加護病房使用率維持在七成以下屬可應付的情況,只要需加護病房照料的病患維持在1%以下,可視為疫情趨穩。若加強針接種工作持續,日後須入住加護病房的病患人數會下降。
淡馬亞則認為,不論政府採取什麼措施,冠病已在全球各地成為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要如何應對取決於當局想達到怎樣的目標,目前也無法知道接種加強針到底能多有效地降低病患對加護病房的需求。但他不認為每天新增上千病例的情況會持續數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