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大部分公路上,並沒有辟出一個專用的自行車道。
因此,我們時常可以看到自行車和轎車幾乎要「親密接觸」的時刻。

圖源:okread
自行車和汽車之間離得近,難免有時候會發生摩擦。
最近,11輛自行車,大搖大擺地在新加坡深夜的大馬路上行駛。
結果後面的汽車受不了了,在後面按了下喇叭,就引來了自行車騎士的「圍攻」,並被汽車的車載記錄儀給完整地拍了下來。

圖源:FB@Beh Chia Lor
視頻的一開始,這輛汽車在斑馬線禮讓行人後,準備左轉進入新橋路。
這時候,好幾輛直行自行車的經過,出於對新加坡交通法規的遵守,轎車司機停了下來。
仔細數數,一共有11輛自行車。汽車之後乖乖地跟在這些人後面。

圖源:FB@Beh Chia Lor
在經過路邊的一家咖啡店時,這些自行車騎士慢了下來。
這時,自行車「車陣」末尾的一位穿著無袖上衣、戴著黑色頭盔的騎士,突然調轉頭向汽車方向瞪了一眼。

圖源:FB@Beh Chia Lor
或許是自行車速度太慢,而汽車司機又太心急,按下了喇叭讓他感到不滿吧。
前方的自行車紛紛停了下來,兩條馬路的交叉口幾乎有一半被堵住。
視頻中的汽車,異常艱難地完成了左轉。似乎太等得太心急,成功「擺脫」自行車後,似乎踩了一腳油門加速。

圖源:FB@Beh Chia Lor
沿著馬路行駛,汽車在路邊接了一位乘客後準備揚長而去。
怎料不久之後,一名身穿藍色T恤的自行車騎士,突然從汽車的右方出現,並超過了行駛中的汽車。
這名騎士將自行車停在汽車前,不讓汽車繼續通過。隨後,又有三人加入了「戰局」。
他們臉上帶著怒氣,對著司機指指點點,似乎是對司機剛才鳴笛催促他們的行為表示不滿。

圖源:FB@Beh Chia Lor
看看地圖,這些自行車騎士可謂是相當有毅力,他們騎著車足足追了汽車300米,就為了向司機討個說法。

第一位趕到的、身穿藍衣的自行車騎士,一邊走向汽車一邊對著司機比划著不雅手勢。
不僅如此,他還特別激動,嘴裡不停地念叨著什麼,並一邊敲打著汽車引擎蓋。
可以看到,他嘴裡還不停喘著氣,看來騎著腳踏車追逐一輛汽車,對他來說體力消耗也不小。

圖源:Beh Chia Lor
汽車司機只得下車和他們交涉。自行車騎士依然余怒未消,嘴裡念念有詞,顯得十分激動。

圖源:FB@Beh Chia Lor
據後續了解,這事發生在今年的1月9號。雖然事件結果並沒有被記錄儀捕捉到,然而,司機拍下了擋風玻璃上一個清晰的手掌印。

圖源:FB@Beh Chia Lor
視頻一經發布,就引來熱議。
很多人對自自行車突然在路口停下來表示非常不理解,認為當局(新加坡警方)應該採取行動逮捕他們(自行車騎士)。


很多網民對自行車貿然在路口停下的行為表示譴責,認為自行車騎士沒有同理心。

「你們為了休閒騎自行車,但是其他人可能在則靠(開車謀生)。司機很可能正要去接乘客,而你們浪費了他的時間,擋著路還有臉了?」
雖然很多人認為這是自行車騎士的過錯,但也有人認為,可能是由於汽車司機態度不好,才導致事情的發生。

「視頻中沒有聲音。沒有人知道汽車司機是怎麼按喇叭的。作為(司機)我們知道按喇叭其實可以反映你的意圖。有可能視頻中的司機有點不耐煩,多次按喇叭(才導致自行車騎士的憤怒)?這樣的話任何人都會生氣。自行車也有使用公路的權利......從這個角度看,稍微等一下他又會耽誤多少時間呢?」
不過,視頻中自行車騎士的行為,可能也在某種程度上觸犯了新加坡最新規定。
從今年1月1日起,新加坡當局規定,自行車隊在單車道的公路上騎行,或是在巴士運行時間騎行在巴士車道時,人數必須保持在單列5人以內。
要是在有兩條或更多車道的公路上騎行時,則最多只有雙列共10人,列與列之間必須保持30米的距離。
而視頻中的公路很明顯是有兩條以上的公路,而他們人數剛好超過10人,也沒有遵守距離要求......

圖源:LTA
當然,汽車也有錯,在自行車在路口慢下來的時候,它並沒有維持與自行車至少1.5米的間距,而是選擇卡著空間完成轉彎。一旦自行車沒注意,極有可能發生碰撞,導致事故發生。
不知道當局會不會研究這份錄像,找出兩方進行處理。
按照新規,那些闖紅燈、在單行道上與其他騎士並排騎行等違反交通法規的自行車騎士,將被處以罰款,金額從原有的75新幣漲至150新幣。
只能說,路怒症哪裡都有啊......很多時候,這些事情都是可以避免發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