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曆新年(春節)是華人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今年的節慶活動也許不如往常一樣熱鬧,但仍可以通過眾多賞燈、線上等活動,感受到各地的濃厚的節日氛圍。
從新春活動、街邊燈展到除夕晚宴,各式各樣的活動層出不窮。今年的春節,你準備怎麼過呢?
新加坡新春活動
如往年一樣,牛車水(Chinatown)的燈飾依然如期亮起。
今年牛車水的春節慶祝活動以「虎歲生威迎新態,鴻運呈祥過好年」為主題。今年展放了300多個燈飾,其中包括60多隻手工打造的老虎燈飾,寓意著新的一年虎虎生威。

老虎街頭燈飾由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的學生設計,靈感源自威猛的孟加拉虎,由中國資深工匠製作而成。
不同年齡層的老虎代表了各年齡層的公眾們,展現了各自的獨特魅力與活力。

感興趣的家長除了可以帶著孩子們到牛車水街頭觀賞,也可以通過Facebook在線觀看新年表演和亮燈活動。
另外,唐城坊門口也將出現一棵「牛車水許願樹」,公眾可購買售價兩元的許願卡寫下新春願望,掛在許願樹上。這些款項將用於幫助牛車水—金聲一帶有需要的家庭。
新加坡春節傳統食物
談到春節,必不可少的就是除夕夜的團圓飯了。歡慶闔家團圓,是農曆新年的核心意義;因此,家家戶戶圍坐在餐桌前歡聚共餐,是慶祝農曆年必不可少的傳統。
新加坡的年夜飯,包含了多種不同的美食!哪些你吃過了呢?
盆菜
這是從香港傳到新加坡的必備新年菜品。
最下層擺放最易吸收湯汁的食材,例如蘿蔔、竹筍、蝦乾等食材,中層為燜爛的豬肉、雞肉、香菇等,最上層則為最精緻高級的食材,例如鮑魚、人參、魚翅、蟹、菇等。吃的時候要一層層享用或者先品嘗下層吸飽湯汁的部分。

撈魚生
撈魚生是南洋一帶的民間年俗,尤其流行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
南方一些地區,民間有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多人圍滿一桌,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裡,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馬來西亞新春活動
馬來西亞華人(簡稱大馬華人)主要是明朝、清朝、民國時期數百年來從中國南方,尤其是福建和廣東、廣西、海南等一帶遷移而來的中國人的後代。
華人是第二大族群,根據馬來西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人口統計數據,馬來西亞人口總數約為3267萬人,其中馬來人69.8%(2090萬人)、華人22.4%(670萬人)、印度人6.8%(200萬人),其他種族1.0%(30萬人)。

時至今日,大馬華人傳承了冬至大如年的習俗,春節前後的祭灶、置辦年貨、張貼春聯、團圓飯,還有不同籍貫的新年習俗等等的傳統儀式習俗也依然盛行。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馬來西亞的春節習俗結合中華傳統習俗、地域風情文化還有飲食習慣,形成了一套具有在地特色與元素的過年習俗。
聽新年歌
臨近過年,電台、電視台、中國商城或商場都會播放充滿新年節日氣氛的新年歌。過去,配合春節,本地歌手會陸續推出賀歲專輯,從2008年鼠年開始,本地電視台和旗下電台陸續加入賀歲專輯行列,另還推出新年吉祥物商品。
大馬的新年歌除了有舊歌新唱,也有重新編曲,甚至是完全創新的新年歌,而且本地電台、電視台還會因應每一年的本命生肖進行創作,非常受落。到了近兩年,網絡紅人和友族同胞,包括馬來人和印度人也開始加入行列,推出賀歲歌曲。
漸漸地,過年聽新年歌,買新年專輯,收集新年吉祥物,這已經成為了大馬的新年特色之一。
天公誕
正月初九是大馬華人春節活動中的一個大節日,尤其是對於大馬福建籍貫華人而言。
天公誕傳承於福建閩南地區,在福建人眼裡,「天公」就是「玉皇大帝」,天公誕就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肯定要予以重視。在天公誕這一天,信眾會用最豐盛的供品為玉皇大帝祝壽,為全家祈福,而甘蔗是主要的祭拜供品。

至於為什麼要用甘蔗,主要的說法有這幾種:取其有頭有尾,由頭甜到尾的寓意;有指甘蔗是福建人先祖的救命恩物;甘蔗有「節節高升」的好兆頭;甘蔗在閩南語中與「感謝」諧音。
拋柑覓良緣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春節活動中最後一日,也被稱之為中國情人節。拋柑源於大馬福建籍華人風俗,旨在讓未婚女子「拋好柑,嫁好尪」(福建話,意思為嫁個好丈夫),覓得好姻緣。

至今,拋柑活動已經成為了元宵節的常規相親活動。在元宵節,全馬多地會舉辦拋柑活動,期間,未婚女子會在柑橘寫上聯絡號碼,以期盼尋得一段良緣,新的一年成功脫單。
拜年伴手禮
春節與肉乾、春節與 kuih kapit 是個別鎖在一起的。每當春節來臨,總能夠在大街或小巷看到肉乾檔,現烤現賣,在華人新村或住宅區,也不時能聞到製作 kuih kapit 的蛋香味,椰香味和焦糖香味。

還沒等到新年,大家就已經會開始吃肉乾或者粿夾必,一片片色香味俱全的肉乾還有粿夾必,這都是大馬華人在春節時必吃的春節食物,也是春節走訪拜年時的最佳伴手禮,既顯大方得得體,價格也親民,而且還美味,大人小孩都喜愛。
泰國新春活動
同處東亞文化圈的中國與泰國可以說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據傳泰國約有 15% 的人口是 19 世紀初抵達泰國的中國定居者的後裔。

因此,農曆新年等中國傳統在泰國社會中根深蒂固。在 Covid-19 大流行之前,曼谷的華人社區將在農曆新年期間因音樂、舞蹈和華麗的燈籠而活躍起來,這些燈籠將天空染成深紅色。
一些儀式包括交換禮物、家庭聚餐和紅色裝飾。2022 年農曆新年將在 2022 年 2 月 1 日星期二,虎年開始。從農曆除夕到農曆十五的元宵節,慶祝活動通常持續兩周左右。
交換紅包,分發橘子

「泰國華人對被稱為「ang-pao」或「hóngbo」的紅包很熟悉。紅包一般由父母或長輩發給未婚子女。紅包也被稱為「ysuqián」,意思是「避邪的錢」。此外,大多數人開始拜訪他們的大家庭和親戚,分享一些橙子和紅包,並祝他們農曆新年快樂。
到處都是紅色

泰國華人相信在農曆新年穿紅色或鮮艷的色調會帶來好運。你還會看到到處都是紅色的裝飾品。這是因為人們認為紅色是用來驅邪,帶來財富和良好能量的。紅燈籠裝飾街道,紅對聯和年畫裝飾門。
傳統舞龍和煙花表演

人們相信放鞭炮可以嚇跑惡魔。戶外會有豐富多彩的傳統舞蹈,伴隨著鼓和鈸的伴奏,有時作為街頭遊行。唐人街耀華力路是曼谷舉行所有重大活動的主要場所,春節期間街道上掛滿了紅燈籠和五顏六色的舞龍舞獅,龍之所以出現在許多中國文化慶典中,因為中國人相信它們是神話中神獸的後裔。
闔家團圓飯

春節前夕,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晚餐,包括豬肉、鴨肉、魚肉、雞肉,最重要的是餃子!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頓飯,被稱為團圓飯。幾代大家庭聚集在圓桌旁,一起享受美食和時光。大多數家庭都會製作各種象徵性的「幸運」食品,但最受歡迎的美食無疑是「餃子」或財富餃子。過年之前,很多家庭都喜歡一起包餃子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