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曉昕製圖)
作者 倉吉
這年頭,如果在地鐵車廂內有人不是在滑手機,而是在看書,就成了一個怪人。
日前收到一個朋友從成都發來的一張照片,顯示地鐵車內一個女生斜靠身子站著,手上拿著一本書一面在讀,一面用筆在書上寫字。朋友好奇,偷瞥了一眼,發現小女生看的是《紅樓夢》。
朋友是個有墨水的人,熟讀這本經典著作,看一眼便知道女生讀的是第幾回。朋友忍不住偷拍了女生讀書的模樣,大驚小怪地與我分享這地鐵車廂奇景。
這也不能怪朋友多事,現代人一時半刻離不開智慧型手機,一切行為都受網絡生態支配,在地鐵車廂內看書的人可能還需要一點勇氣,免得引起人們好奇的目光。

人手一機的時代,人們可以在彈指間傳遞訊息。(商業時報)
網絡上的信息量大而快,傳統紙媒要與網上媒體競爭眼球,非得時刻更新網上的即時新聞。因此,傳統新聞媒體的網上消息也成了查證消息真假的一個可靠渠道。
我經常收到朋友轉發過來的聳人聽聞的「最新消息」向我求證。我照例提醒他們,消息是真是假,看新聞網站的消息更新便知道。如果是真的,不可能所有的新聞網站都集體漏新聞。
儘管很多人都知道,網上消息不可盡信,很多人還是在看到刺激性的消息便「說時遲那時快」,彈指間便又轉發出去,假消息便有了很大的生存空間。
假消息就像是潑出去的水,沒法收回來。有時候,假消息更像是陰魂不散,時不時冒出來嚇人。

這則虛假內容於去年4月19日首次浮現。(有據)
如2021年4月,手機上突然瘋傳一則「引述新加坡海峽時報」的消息說,李顯龍總理在一次內閣會議上說,「中國戰勝美國的唯一前提,就是必須克服自身體制內的官僚主義。」
這則信息里的關鍵詞是「海峽時報」、」李顯龍」、「內閣會議」,三個詞加起來便成了一則新聞性很強、很可信的報道。
這消息如果是真的話,很可能發展成新加坡與中國之間的外交風波,也許這正是散發假消息者所要取得的效果。當時,新加坡駐中國大使呂德耀迅速在微博上嚴正闢謠。
這則消息隨即在網上平息下來,但後來每過一段時間便「定期復活」。本地的網上朋友圈也經常有人轉發,一般不受人理睬,有時候也會有人看不過眼出來指正。
這兩天,這個不散的陰魂不知是否乘農曆七月中元節,又出來作怪。這回還是有人信以為真,吃飽撐著,興致勃勃地轉發,要趕上爆料的快車。

佩洛西訪台,引起中國展開海空演習,讓台海危機升至新高點。(路透社)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本月2日漏夜訪台19小時,行色匆匆,不帶走一片雲彩,卻颳起一陣暴風,讓中國獲得一個寶貴機會窗口「秀肌肉」,進行全面鎖台的海空演習,不承認台海中線,台海危機升至新高點。
在這樣的地緣政治氣候下,把話塞在李顯龍嘴裡的假消息再次冒出來,乘機博亂,居心叵測。
在台海安全和中美關係上,新加坡政府的發言一向是很謹慎。惟其如此,借新加坡領導人的口散播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更能提高可信度。
被狗屁消息亂轟亂炸,聰明的人有時候也變成愚民。受愚弄的網民記憶力也受到破壞,假消息因此死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