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的是「三大件,三小件」
在奧密克戎超級強大的傳播力下,新加坡今年迎來了三波疫情。這三波疫情,第一波感染的人最多,然後依次下降。

早在德爾塔波期間,新加坡就已開始執行居家隔離、居家康復,到了奧密克戎期間,區區570萬人口的城市,第一波峰值出現日增2.6萬起病例,等於人口的千分之五。
那麼,為什麼沒有引起社會恐慌?為什麼沒有出現醫院擠滿病患、火化場排長隊的現象?
應該說,「三大件、三小件」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三大件
物理防疫、疫苗保護、醫院增容
先說「三大件」。
所謂「大件」,指的是超越個人和家庭之上的,必須由政府和社會提供的物資或措施。
第一個「大件」:物理防疫措施
新加坡幾乎徹底放寬物理防疫措施是2022年8月29日,以取消室內戴口罩命令為標誌。
在此之前,新加坡不斷逐步放寬物理防疫措施,例如從3月29日起,取消堂食限流、不強制戶外戴口罩等;從4月26日起,取消TraceTogether場所碼、取消人際距離規定等等。
實際上,在8月29日的所謂「全面放開」之後,在最關鍵的領域當中,仍保留了一定程度的物理防疫措施,並不像某些西方國家那樣徹底躺平。例如,公交和地鐵擁擠,因此仍強制戴口罩;診所和醫院有高風險病人,也有需要重點保護的醫護人員,因此仍強制戴口罩;再有,任何人抗原檢測陽性,除了看病不能外出,「陽性上班」或「帶病上班」是法律明令禁止的。
這些非藥物干預措施,有助於壓低病毒傳播的曲線。
第二個「大件」:疫苗保護
與很多其他國家包括中國一樣,新加坡很重視疫苗保護。

新加坡在國家疫苗接種計劃下挑選的疫苗都是國際上較為認可的品種,有輝瑞-BNT(中國稱「復必泰」)、莫德納、科興、諾瓦瓦克斯(Novavax),其他如阿斯利康、強生儘管也有世衛組織的認可,但新加坡並未列入國家疫苗接種計劃當中。
截至今年12月14日,新加坡五旬以上人口的三針mRNA疫苗或三針重組蛋白疫苗或四針科興滅活疫苗的,覆蓋率介於90%至92%之間,最近一劑疫苗在一年內接種的比例,則介於57%至62%之間。
這麼高的覆蓋率,為降低重症率和病死率起了很大作用。

由於重症率低,加上分層醫療,儘管峰值期間醫院出現急診爆滿,嚴重時,等候住院病床得長達50小時,但是,很快就得到緩解,尤其ICU病床,絕大部分時間都有超過50%的預留床位,因此,並未出現其他國家如歐美、印度大批病員接連多日一床難求,甚至火化場排長隊的現象。
第三個「大件」:醫療系統增容
奧密克戎傳播力極強,確診病患呈指數倍增,儘管奧密克戎重症率低,但確診基數高,重症病患的絕對數也高,有可能對醫療資源形成擠兌。
在這種情況下,僅僅通過疫苗保護降低重症率是不夠的,還必須給醫療資源增容,才能應對突如其來的病患暴增。
醫療資源增容,除了指醫院和護理中心的病床和醫護人員的增加,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增加了遠程看診和遠程送藥,那麼,一來減少診所和醫院堵滿前來看病的輕症病人,二來也減少院感風險。

例如,為了應對XBB波的峰值,新加坡給公立醫院增加200個床位。
三小件
抗原檢測、血氧儀、常備藥品
現在說說「三小件」。
所謂「小件」,指的是個人和家庭可以相對容易獲得並使用的資源。

圖源:新加坡眼網友Yao
第一個「小件」:抗原檢測棒
在社會面發生大面積傳染之後,檢測還有沒有用?
這要看情況。在新加坡,進行抗原檢測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讓高風險病人知道自己確診,必須求醫,另一個是讓低風險病人知道自己確診,然後依法必須居家隔離,不得外出,求醫除外,降低病毒進一步傳播的風險。
如果法律不禁止陽性病人外出,那麼,輕症病人當然就沒有檢測的必要;但是,對高風險人群來說,如果不檢測,有可能失去「早檢測、早治療」的時機。
新加坡沒有進行全員集中檢測,而是採取「自我檢測」的模式。一年多來,新加坡政府已給全國每戶家庭派發四次抗原檢測棒,第一次是2021年8月,最近一次是今年11月至12月,每戶派12支。

除了政府派發的免費抗原檢測棒,新加坡滿大街都可以買到抗原檢測棒,很多都是中國大陸出口的,一支大約四五新幣,不超過20元人民幣,物美價廉。
第二個「小件」:脈搏血氧儀

(獲悉,樊老先生後來安詳離世。我們在此致哀,願逝者安息,生者堅強)
有些冠病患者是無症狀感染者,即便肺部受損,血氧含量下降至危險水平,但仍然無感,隨時可能倒下,十分危險。每天定時使用脈搏血氧儀,可以測量血氧含量,如果發現有問題,可以及時就醫。

新加坡官方指南是,如果血氧含量讀數介於95或以上,無須擔心;如果低於95,應該在15分鐘後換根手指再測。
如果再測結果是93或94,就需要聯繫醫生遠程看診;如果是92或以下,就屬於危險水平,就得撥電995召喚緊急救護車送院求醫。
隸屬新加坡財政部的淡馬錫集團下的淡馬錫基金會,去年七八月期間,向全國每戶家庭派發免費脈搏血氧儀。
即便沒有免費派發,市面上也很容易買到血氧儀,價格並不高,一般也就十幾元新幣。

第三個「小件」:家居常備藥品
家居常備藥品十分重要,如退燒藥、止咳露、咽疼藥、止痛藥、緩解鼻塞和流鼻涕的藥品等等。這些藥品儘管無法治療冠病,但是可以有效緩解症狀,讓病人的康復過程感覺舒適一些,也可以避免高燒引發昏闕甚至死亡。
居家康復病人的情況好一些,就不會搶著上醫院,也就少了引發醫療資源擠兌的最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