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亞洲處於全球城市化趨勢的核心,該地區各國政府被迫考慮明智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以解決交通擁堵、污染和環境退化等城市問題。世界上一些最大的公司選擇新加坡進行創新、測試和合作,以開發亞洲可持續解決方案並將其商業化。
可持續發展的智慧城市方案

新加坡致力於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智慧城市,希望利用各個行業的解決方案,最終創造綠色、數字化和高效的城市空間。新加坡成功出口了人造環境和城市管理、城市流動性、能源、安全保障、環境和水資源等領域的城市化解決方案,完全有能力實現這一願景。新加坡是一個城市生活實驗室,許多公司在這裡測試和開發智能城市技術,這些技術將有助於提高該地區數百萬人的生活效率和舒適度。
新加坡位於亞洲的中心,彙集了創新者、管理者和金融專家,為未來的智能城市開發城市解決方案。基礎設施、人造環境、清潔能源、水和環境以及城市流動性五大支柱產業由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推動。它們共同構成了城市解決方案和可持續發展產業,這是該地區和新加坡日益重要的增長領域。
基礎設施

01 18,000
有18,000名員工受僱於基礎設施行業。該行業2016年為新加坡經濟貢獻了約26億新幣(約130億人民幣)的附加值。
02 15家
全球20大工程諮詢公司中有15家已在新加坡設立了區域辦事處。
03 60%
東南亞60%的項目融資通過新加坡進行。
04 40家
排名前100的國際律師事務所中,有40家位於新加坡,其中包括專門從事基礎設施建設的律師事務所。新加坡最大的五家律師事務所也是東南亞最大的律師事務所,每一家都擁有豐富的區域執業經驗。
人造環境

01 位居第二
新加坡在著名戰略諮詢公司Solidiance發布的2016年全球綠色建築城市排行榜上排名第二。
02 >3,000
全截至2017年6月,新加坡擁有3000多棟綠色建築,相當於新加坡建築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03 4.5億
新加坡建設局(BCA)的建設生產力和產能基金總價值為8億新元(約40億元人民幣),其中4.5億新元(約合22.5億人民幣)已投入使用。該基金將惠及9000家企業。
04 80個城市
80個城市採用了新加坡的綠色標誌認證。這是新加坡開發的一個評估系統。
清潔能源

01 50家
排名前50的太陽能公司都在新加坡。新加坡是亞洲的太陽能中心,擁有50多家國際和本地太陽能公司,涵蓋製造、項目開發和融資。
02 1,100萬
2016年,新加坡在登革水庫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浮動太陽能光伏系統,耗資1100萬新元(5500萬元人民幣)。
03 第一
該地區第一個生態商業園區。新加坡清潔科技園於2013年啟動,是該地區第一個生態商業園區。該園區通過其「即插即用」環境促進清潔技術和解決方案的開發和試驗。
04 第一
熱帶地區的第一個微電網平台。南洋理工大學能源學院(ERI@N)運營著新加坡可再生能源一體化示範平台(REIDS),這是熱帶地區最大的微電網平台。該平台允許微電網解決方案的共同創新和開發。
水與環境

01 180家
有180家水務公司總部設在新加坡。新加坡被譽為「全球水務中心」,可以說是全球水務公司密集程度最高的地方。
02 第一
世界上水資源研究排名第一的大學。2013年,技術創新研究和諮詢公司Lux Research將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列為世界頂尖的兩所水研究大學。新加坡在膜技術、水回收和海水淡化方面尤其強大。
03 150個
新加坡公用事業公司PUB自2006年以來已與公司合作開展了150個試點項目。蘇伊士水務技術與解決方案公司和Black&Veatch等全球公司正在開發本地解決方案,並在國外複製。新加坡在環境創新方面的領先地位再次得到證明。
04 6.7億
自2016年以來,政府已投資6.7億新元(33.5億元人民幣)支持水務行業的創新和產能發展。2015年,該行業為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貢獻了約22.5億新元(112.5億元人民幣),並支持了14000個就業崗位。
城市出行

01 1,000輛
自2017年12月以來,已經推出了1000項電動汽車共享服務,配備了2000個充電站。
02 第一
世界上第一輛自動駕駛計程車正在測試中。由初創公司nuTonomy開發的世界上第一輛自動駕駛計程車於2016年在新加坡推出,這是新加坡政府在國內部署無人駕駛汽車的一項重大努力。
03 2家
2017年,跨國公司收購了兩家移動創業公司。Quantum Inventions和nuTonomy分別被Continental和Delphi(現名為Aptiv)以超過5億新元(約2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
04 第一
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電子道路定價系統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城市。新加坡計劃在2020年前完成衛星道路定價系統的部署。
*部分段落或圖片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