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富李嘉誠擁有的公司 ,壟斷了香港的許多基礎設施 ,如交通、住宅、便利店等等 ,香港也因此被人稱為「李家城」 。除了香港的「李家城」 ,在東南亞還有一個「李家坡」 ,李氏父子兩人在此 ,先後統治長達七十年。這個「李家坡」便是新加坡 ,而這李氏父子 ,一個是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 ,一個是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 。

李顯龍
作為全世界除中國以外唯一一個 ,主體民族是華人的國家 ,新加坡可以說是由華人移民建立起來的 ,李光耀祖籍是廣東梅州的客家人 ,他的曾祖父在道光年間遷居新加坡 ,從此李氏一族在新加坡開枝散葉 。1952年2月10日,李顯龍在新加坡出生 ,而這個時候,他的父親李光耀 ,已經在新加坡華人圈中,頗具影響力 ,李顯龍從小在南洋公學公教中學念書 ,同時學習漢語、馬來語和英語三門語言 。1965年,新加坡被逐出馬來西亞聯邦 ,只能被迫獨立建國 ,一籌莫展的李光耀甚至因此落淚 ,當時13歲的李顯龍就站在父親背後 ,他不明白向來剛強的父親為何會哭泣 ,但這個少年已經懵懂地意識到 ,新加坡即將迎來一場翻天覆地的劇變 ,而他的父親李光耀,則是這場變革中 ,最為閃耀的風雲人物 。在他的治理下,彈丸之地的新加坡 ,卻創造了飛速增長的經濟奇蹟 ,成為名噪一時的亞洲四小龍 ,李顯龍的整個少年生涯 ,都跟隨在父親身邊出席各種政治活動 ,少年李顯龍看到了父親的所作所為 ,也由此明白,作為李光耀的兒子 ,他的身上將要背負起怎樣的責任 。

就像李光耀曾留學英國一樣 ,李顯龍也接受同樣的精英教育 ,他在入伍新加坡武裝部隊 ,拿到獎學金之後 就前往劍橋大學 ,在三一學院攻讀數學 ,在這所曾經誕生牛頓、培根等偉人的學院裡 ,天才和精英數不勝數,但李顯龍依然脫穎而出 。入學兩年後,他就榮獲深蘭格勒頭銜 ,表明他在數學系中名列第一的榮譽 ,一年後又獲得數學一等榮譽 ,和計算機科學的文憑 。由於李顯龍學習成績優異 ,他的導師都特意給李光耀寫信 ,告知他,李顯龍未來很有可能 ,成為世界知名的數學家 ,希望李光耀可以支持他 ,繼續攻讀更高級的數學學位 。但李光耀卻拒絕了這份提議,他這樣回答 :「天才數學家李顯龍 ,離開新加坡去往普林斯頓和哈佛 ,這樣會讓新加坡人民得到錯誤的信號」 。作為新加坡的總理,李光耀顯然不願意 ,讓自己的兒子遠離新加坡 ,因為這樣會動搖他的聲望與威名 ,至於李顯龍個人的意願到底如何 ,我們無從得知。最終結果是 ,他服從了自己強勢父親的安排 ,放棄了數學學業轉而前往美國 ,在堪薩斯州萊文沃堡學習軍事知識 ,又到哈佛大學學習公共管理。李顯龍從這時起就已經堅定了 ,未來走上從政之路的決心,他也想到 ,或許未來某一天 自己將會接班父親 ,成為新加坡的下一個統治者。完成在美國的學業之後 ,李顯龍回到新加坡 ,擔任新加坡武裝參謀長 ,他在軍隊中積累了足夠的人望 ,職位也快速攀升 。31歲時,他就成為新加坡最年輕的准將 。

但要繼承李光耀的位置 ,僅僅從軍的經歷還遠遠不夠 ,次年李顯龍就離開軍隊 ,開始正式進入新加坡政壇 ,他在大選後當選國會議員 ,李光耀任命他為工業貿易部 ,和國防部的政務部長。在部長的位置上 ,李顯龍乾了六年時間 ,在此期間,展露出自己的經濟才能 ,他制定了一系列新政策 ,幫助面臨困難的企業降低成本 ,當時間來到1990年時 ,李光耀辭去新加坡總理職務 ,新任總理吳作棟接過重擔 ,而李顯龍則擔任副總理 。這樣的職位安排,也是李光耀的意思 ,作為他的兒子,李顯龍的政治生涯 ,一直被指控是任人唯親的產物 ,正是因此,李光耀才沒有 ,把總理的位置直接交給李顯龍 ,而是讓他自己去設法爭取。

在回憶錄里,李光耀這樣說 ,「由其他人接替我擔任總理更為恰當 ,那麼若顯龍之後升到那個職位 ,就明確能夠看出他是靠自己的實力做到的」 。李顯龍自然深諳父親的意圖 ,在副總理的位置上,他繼續蟄伏 ,一面努力工作 為自己積累政績 ,並且積極參加國內的活動 ,爭取那些曾經效忠於他父親的選民的支持 ,另一面,李顯龍通過建立人脈網絡 ,逐步擴大自己在新加坡的影響力 ,這其中的重要一步 ,便是讓他的妻子何晶進入淡馬錫控股 。新加坡以商業貿易立國 ,全世界的資本都在此地流通運轉 ,雖然身為一個彈丸小國 ,但新加坡政府卻十分強硬 ,不允許外來資本控制本地的核心產業 ,而是由政府出資 建立了幾家投資公司 ,其中知名度最高也最為神秘的 ,便是淡馬錫控股。

淡馬錫這一詞語 是明朝時期 ,鄭和下西洋時 ,對今日新加坡一帶的稱呼 ,淡馬錫控股公司的含義 ,也就是新加坡控股 ,表明了這家公司的國企背景 ,淡馬錫控股的全部股權 ,都歸屬於新加坡財政部 ,而其體量之大 令人震驚 。據統計,淡馬錫控股 ,控制了新加坡電信 ,新加坡航空星展銀行 ,新加坡地鐵和電力 ,吉寶集團和萊佛士酒店等等 ,新加坡最重要營業額最大的企業 ,淡馬錫控股所持有的全部股票市值 ,占據了新加坡全部股市的百分之47 ,算得上是壟斷了新加坡的經濟命脈 ,何晶成為淡馬錫控股的執行董事 ,也就使得大半個新加坡的經濟產業 ,都掌握在李顯龍的手中 。吳作棟擔任總理14年後 ,李顯龍終於萬事俱備 ,2004年他接任新加坡總理一職 ,也是這一年,李光耀不再擔任國務咨政 ,正式地徹底退出政壇 ,在宣誓就職的典禮演講中 ,李顯龍宣布取消 ,當時新加坡周六工作半天的制度 ,博得了普羅大眾的歡迎 。在從軍隊離開正式從政20年後 ,李顯龍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接替父親李光耀,掌握新加坡大權 ,但此時的李顯龍依然籠罩在父親的陰影下 ,人們更習慣將他視為李光耀的兒子 ,而不是現任的新加坡總理 ,這個國家的領袖 ,但很快李顯龍就用行動證明 ,他絕非父親的傀儡 ,而是一個力圖革新的政治家。就任總理三個月後,李顯龍就宣布 ,要在新加坡興建兩處度假區 ,而其中包含賭場 ,頓時引起了全國公眾的議論 。在此之前,新加坡一直嚴令禁賭 ,李光耀本人也是禁賭令的推行者 ,而李顯龍卻要開設合法賭場 ,許多的群眾和官員都對此持反對意見 。但李顯龍卻堅持通過了這項提案 ,而這一政策也是他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 。

合法賭場的設立能為新加坡吸引外地遊客 ,獲取外來資金 對於財政有很大幫助 ,而父親反對賭博的原因 李顯龍也很清楚 ,那就是擔心新加坡人陷入賭博旋渦 ,染上賭癮不可自拔 ,為了防止賭博的危害 ,李顯龍給賭場設立了種種規矩 ,首先絕對禁止未成年人進入 ,其次針對進入賭場的本地成年人 ,每日收取100新元的費用 ,通過建立較的高門檻 ,讓多數新加坡人都遠離賭場 ,只留給外地遊客去消費 。李顯龍通過這一套組合拳 ,在設立合法賭場的背景下 ,保證新加坡賭博人數保持在較少 ,同時大大地促進了當地的旅遊業 ,隨著時間推移 群眾也接受了這項政策 ,甚至李光耀也改變了自己的態度 ,對他開設賭場表示理解和贊同 ,李顯龍在這一次改革中的表現 ,為他博得了廣泛的支持和稱讚 ,這位新加坡總理 開始擺脫父親的光環 。

但就在李顯龍上台四年之後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新加坡經濟在一個季度之內 ,下降了百分之10 ,為了應對突如其來的巨大衝擊 ,李顯龍果斷決策 向企業提供援助 ,避免出現大規模的裁員 ,才總算是僥倖度過難關 。2015年 李光耀去世 ,李顯龍作為新加坡總理 ,在電視中向全國公布了這一消息 ,在演講中 他一度哽咽 ,李顯龍成功地接過 ,父親所留下的重擔 ,但他卻不能再親眼目睹這一切了 。而在李光耀的光環熄滅之後 ,更多曾經被掩蓋的問題 ,都紛紛浮出水面 擺在李顯龍面前 ,李光耀在帶領新加坡飛速發展的同時 ,也因為強勢鐵腕的手段 得罪了許多人 ,過去幾十年的輝煌政績 ,讓李光耀可以堵住所有反對者的嘴 ,但隨著全球化進程減緩 ,全世界的經濟發展都逐步停滯 ,新加坡這個彈丸小國 ,也快要接近自己的天花板 ,而這卻並非李顯龍一人可以解決的 。

除了整個大環境的問題外 ,李氏家族內部也不免出現分裂 ,李顯龍的弟弟李顯揚妹妹李瑋玲 ,就公開發表聲明 ,質疑他沒有踐行父親遺囑 ,統治新加坡幾十年來 ,一直以光鮮外表示人的李家 ,卻也開始家醜外揚 ,雖然新加坡人大多數依然支持李顯龍 ,但他心知肚明 ,未來的道路只會越來越難 。為維護新加坡的利益 ,李顯龍縱橫捭闔,長袖善舞 ,在大國之間維持平衡 ,當中美貿易摩擦發生後 ,他就反覆強調這一觀點 ,中美合則兩利分則兩傷 ,希望能夠讓中美關係 ,重新回到以合作共贏為主的正軌上。2022年,李顯龍就將年滿70 ,他在新加坡政壇的時間 ,已經所剩無幾 ,而整個世界也都在關注著 ,新加坡的未來,究竟會走向何方 ,曾經的新加坡太子 ,如今的新加坡統治者李顯龍 ,是否會讓自己的兒子接班 ,延續李氏一族的地位 ,還是說李家坡的時代 ,將從此畫上句號 ,李顯龍和新加坡的命運 ,會走向什麼樣的結局 ,或許我們馬上就能親眼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