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紡織品回收試點工廠 料明年先以較小規模運作

本地首個紡織品回收試點工廠,預計將先以較小規模在明年投入運作。不過項目團隊表示還需要更多業者的參與和資助,才能達成目標,為本地紡織品廢棄物找到新生機。
大家可能在社區里看過這類黃色箱子。每天有超過300個箱子裝滿了廢棄的紡織品。這些紡織品收集後再分類,品質較差的會運往馬來西亞重新銷售或再循環處理。
社會企業聯合創辦人暢李薇說:「我們通過跟綠色組織的合作,通過紡織品回收箱項目,每個星期成功處理至少八公噸廢棄紡織品。我認為我們有可能在明年將本地的紡織品回收率翻倍。」
不過這樣的回收率是特例而非常態。國家環境局的數據就顯示,我國去年送往海外回收的紡織品廢棄物減少了,紡織品廢棄物回收率只達2%,而紡織品廢棄物同時卻暴增超過25%。高漲的跨境運費可能是局限因素,因此有必要考慮就地回收再循環。南大正同一家製造公司聯手,設立我國首家紡織品回收廠,但將先從較小的規模做起。
金鷹南大可持續紡織品研究中心聯席主任胡曉教授說:「我們無法獨自完成這項工作。我們確實需要整個社區,包括許多紡織品公司以及投資者、商業投資者,將這種回收視為新的商業機會。」
與此同時,其他形式的回收途徑,例如二手店也正在本地悄然興起。
二手市集聯合發起人王語嫣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尤其是屬於Z世代的人,非常願意購買二手商品。」
這個二手市集每個星期都提供70個出租攤位,推出短短兩分鐘內就全都租出,顯示二手市集有它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