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人工智慧 (AI),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 (NUH) 的中風患者可以受益於更快、更高效的醫療服務系統。
使用名為 RapidAI 的 AI 分類工具,醫院可以快速識別可從血管內治療中獲益的中風患者 - 一種治療中風的微創手術。
NUH 周四(5 月 18 日)表示,這種方法可以節省關鍵時間,改善患者預後,並有可能為該國的中風患者建立新的護理標準。
自 2 月以來,NUH 所有疑似中風患者都在 RapidAI 的幫助下接受治療,目前已有 400 名患者受益於該工具。

轉變中風護理
中風,尤其是主要腦血管阻塞導致的急性缺血性中風,是全世界致殘的主要原因。據衛生部稱,它是新加坡第四大死因,影響了 4% 的 50 歲及以上成年人
迅速恢復血流對於有效治療至關重要,大腦大動脈阻塞的患者會接受機械血栓切除術,以物理方式去除血栓並疏通動脈。
根據 NUH 的說法,這種治療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時間,因此先進的成像技術對於選擇合適的治療對象至關重要。
RapidAI 平台自動處理來自 CT 掃描的成像數據,生成帶有相關信息的彩色編碼圖像,並立即通知中風神經科醫生和介入放射科醫生。它還告知醫生中風引起的腦損傷程度以及通過機械血栓切除術可能節省的風險體積。
以前,放射技師手動處理 CT 掃描,可能需要長達 20 分鐘的時間才能將相關信息提供給醫生查看。
每年照顧超過 1,000 名缺血性中風患者
NUH 的中風團隊每年要照顧 1,000 多名缺血性中風患者。大約六分之一的病例接受血管內治療。
NUH 介入放射學部負責人兼高級顧問兼職副教授 Anil Gopinathan 表達了他對 AI 平台的樂觀態度,
「人工智慧有可能完全改變治療決策的制定速度,從而減少腦細胞丟失的數量,並提高中風患者走出醫院的可能性,」他說。
NUH 神經科高級顧問 Leonard Yeo 博士說,醫院設定了一個目標,即在抵達後的一個小時內為至少一半的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提供適當的治療。
他相信,藉助 AI 驅動的平台,NUH 可以顯著改善這一目標,並減少患者從門到穿刺的時間。
「打開阻塞的動脈每延遲一分鐘,患者就會失去 190 萬個腦細胞。因此,'時間就是大腦',」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