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小狗還是小貓可愛?」,本地大學生的一項試驗項目顯示,將垃圾桶變成「投票箱」,邀請人們參與趣味小調查,以手中垃圾來「投票」,有望將亂拋垃圾行為減半。
一群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生去年底在威城(West Mall)商場進行一個月的試驗計劃,在商場面向武吉巴督地鐵站的入口處設置一對特別設計的垃圾桶,測試在勿亂拋垃圾宣導活動中融入遊戲元素的效果。

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生努瑞恩(前排左下角起順時針)、庫什、陳偉耀和阿卡展開試驗計劃,將垃圾桶設計為「投票箱」,以趣味方式宣導人們別亂拋垃圾。(特約攝影伍書永)
試驗期間 周圍地上垃圾量減半
這個「投票箱垃圾桶」昨天(1月28日)在第14屆「環保社區在西南」活動上展示,該項目是「愛護環境青年挑戰賽」下,獲西南社區理事會和社區事務署資助的其中一項計劃。
學生團隊在這對特製垃圾桶上方裝置印有調查問題、色彩鮮明的大型看板,邀請公眾在丟垃圾時,順便「投票」。調查問題每隔一段時間會更新。團隊對附近五個地點進行調查,發現地上垃圾在試驗期間,比之前平均減少52%,而試驗結束後,垃圾數量又開始回升 。
國大土木環境工程系二年級生阿卡(Arka Ray,23歲)說,一般宣導運動強調亂拋垃圾的壞處,缺乏對正確行為的獎勵。「我們參考社交媒體的趣味小調查,把丟垃圾行為變得更好玩,讓人們從中獲精神滿足感。測試的規模不算大,但可獲得的啟示是,宣導工作或應增添新鮮且吸引目光的元素。」 有關當局將評估是否擴大落實這個項目。
西南市長劉燕玲昨天宣布,指導西南社區過去10年環保工作的環保計劃接近尾聲,社理會將啟動「西南未來家園齊開創」公共諮詢活動,規劃未來10年的環保總藍圖。
劉燕玲說,經過多年的呼籲和宣導,越來越多居民環保意識提高,社理會希望通過公共諮詢,就綠化、可持續及零浪費等課題,邀請居民分享意見,勾勒共同的環保願景。西南社區過去幾年落實多項環保目標,包括在區內種植100萬棵原生樹木。
環境及水源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是活動主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