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阿里雲首次在中國以外國家,
開辦專業持續教育課程……

新加坡管理大學(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簡稱SMU)同中國雲計算服務平台阿里雲合作,將為本地專業人士開辦一系列培訓課程,協助他們應對數碼經濟帶來的挑戰。
這可是阿里雲首次在中國以外國家,開辦專業持續教育課程!
在雙方的合作協議下:

SMU專業進修學院將從今年3月起,推出「新大-阿里巴巴」系列課程,主要對象是本地中小企業。報讀課程的專業人士將通過真實的商業個案,了解市場需要,從而掌握實用技能,來應對科技轉型和不斷變化的消費者行為所帶來的挑戰。
SMU專業進修學院院長鄭麗增博士說,這些課程涵蓋多個領域,如零售、金融、物流、製造業等,內容包括最新的商業趨勢、數碼策略等。
「商業轉型需要的是科技和技能,通過這一系列的課程,我們希望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能夠獲得數碼科技方面的最新知識。」
阿里雲新加坡總經理陳德良說,希望通過這些課程,為本地企業提供真實、可操作的建議,進而掌握未來所需的技能。
「阿里雲我們本來的使命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所以身為集團的整個技術的支撐平台,我們也希望借著這個機會,能夠把我們在中國得到驗證的一些技術和經驗,可以藉由新加坡非常有創造活力的一個國家,然後藉由SMU提供專業的課程服務,能夠把我們的技術和知識都複製到這個國家。」
「新大-阿里巴巴」系列課程獲精深技能發展局資助,報讀課程的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可獲得多達九成的課程費補貼。
阿里巴巴在新加坡
甚至讓Amazon處於下風!

2017年7月 Amazon信心滿滿地在新加坡推出快遞服務Prime Now,承諾在Prime Now網購超過40新元,免運費之餘,貨品能在兩小時內送達,如付額外運費,貨品運送時間更能縮短至一小時。(圖片來源:路透社)
Amazon在新加坡推出新服務,是想透過建立新加坡據點,進軍東南亞,Prime Now在新加坡推出首周,反應熱烈,甚至引致送貨延誤問題。
不過很快就有媒體以《為什麼無往不利的亞馬遜卻在新加坡踢到鐵板?》為題報導,指Amazon落戶新加坡之路並非那麼理想,原因有二:
1.新加坡人愛逛商場實體店,網購增長有限。
2.便是阿里巴巴這一勁敵的存在!

《紐約時報》就曾點出了Amazon與阿里巴巴在東南亞大戰的看點:
「在不久之前,兩者之間的直接競爭不多,東南亞可能是它們迥異的商業模式在公平的場地上接受的一次考驗。
不過在東南亞,阿里巴巴遠遠領先於Amazon,並且正在東南亞各地修建基礎設施。Amazon的反擊方法,也只有透影音媒體訂閱服務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
!
阿里巴巴的優勢
Amazon商業運作的方式較阿里巴巴不靈活、成本也較高。
Amazon著重建立自己的貨倉,以配合自家物流業務、亞馬遜倉儲物流服務(Fulfillment by Amazon)的發展,阿里巴巴則只提供平台接連買賣家,這有助提高業務擴展速度。

阿里巴巴的東南亞業務發展,並非靠自家企業營運規模擴展,而是倚重收購區內成功網購企業。
阿里巴巴在2016—2017年入股東南亞最大電商Lazada、增持股份至83%,連繫到印尼、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六個市場,便是例子。
阿里巴巴較具付款平台優勢,業務利潤基礎因而更強。
延伸
那些年阿里巴巴「追過」的新加坡高校……
在東南亞阿里巴巴遠遠領先於Amazon,除了在東南亞各地修建基礎設施,還離不開阿里巴巴重視與域內高校的合作,特別是新加坡的大學。

雲計算 2018年8月15日,阿里巴巴集團的雲計算部門Alibaba Cloud宣布與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合作,在創新孵化器計劃下推進新加坡智能國家計劃和技術研究。(截圖自新加坡8頻道)
而這已不是NUS和Alibaba Cloud第一次合作。早在2017一月,NUS、阿里巴巴雲和EZ-Link就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以提升新加坡的智能計算和數據驅動功能。
同樣,阿里巴巴和新加坡高校合作也不限於NUS和NTU……

創業 2017年9月,阿里雲與新躍社科大學(SUSS)達成合作,推出免學費項目。項目名稱叫作「創業證書項目」,一旦錄取,無需參加考試,旨在協助工作人士和新加坡高等學府學生擴展他們的起步公司。(圖片來源:SUSS官網)

「電商風」 此外,阿里巴巴的「電商風」也吹進了新加坡高校。去年年底,阿里巴巴商學院聯合南洋國際商學院、共同推出數碼電商技能系列課程。新加坡成為數碼電商技能系列課程推廣的第一個海外國家。具體的課程內容和學院,由阿里巴巴商學院和南洋國際商學院負責。
阿里巴巴的觸角伸進了新加坡高校
這是「雙贏」的手段
阿里巴巴可以「開疆拓土」
同時也給新加坡學子送去了諸多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