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新加坡建國總理
李光耀的女兒李瑋玲
頻繁出現在新聞上
2017年關於李光耀故居拆遷一事
她怒懟自己的哥哥李顯龍
這事大眾還沒淡忘
最近她又在Facebook上發了一篇長文

其實還是跟李光耀的遺囑有關
李瑋玲的FB已有8個月沒更新
1月6日晚約10時42分
再次更新個人面簿

新貼文說總檢察署近日
向律師公會提呈超過500頁的投訴信
內容是有關李顯揚妻子
林學芬為李光耀準備遺囑一事
她因此質問總檢察署
為何在此時提出投訴
李瑋玲稱李光耀自己
身為一位備受尊重的律師
從未抱怨過他的遺囑
其遺囑受益人也沒有向律師公會投訴
包括李總理在內
為什麼要突然開始調查?
李顯揚隨後也在他的面簿上
轉發李瑋玲的貼文

李瑋玲和李顯揚是
總理李顯龍的弟弟妹妹
三人前年曾因歐思禮路38號
故居的去留問題失和
「戰火」一直燃燒到現在
讓我們來回顧下
// 李家三兄妹 //

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有3個孩子
1952年李光耀的長子李顯龍出世
1955和1957年女兒李瑋玲
和小兒子李顯揚相繼誕生
與此同時李光耀則
逐步由律師業步入政壇
李顯龍

長子李顯龍大學進入
英國劍橋大學聖三一學院
攻讀數學和電腦學
1974年獲得數學第一級榮譽學位
和電腦科學優等文憑
1978年被派前往美國堪薩斯沃夫堡的
陸軍司令與參謀學院受訓
回國後擔任了一段時間的軍職

1984年開始從政
先後擔任了
國會議員
貿工部長
國防部長
2004李顯龍成為新加坡總理

李顯龍總理自2012年
開通Facebook以來
每年的父親節都會寫節日祝福
內容幾乎都是強調
父親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
從李顯龍總理每年的帖子中
不難看出父親在他的人生中
扮演的重要角色

尤其是15年的帖子中
他勸誡大家珍惜和父親在一起的時光
對父親的深深不舍溢於言表
李顯龍總理不止一次的
表達了對父親的感恩之情
感謝父親在自己人生路上的教育與指導
李顯揚

次子李顯揚和兄長一樣
畢業於公教中學和國家初級學院
1976年到英國劍橋大學深造
回國後加入武裝部隊
1983年被派往英國皇家科學軍事學院
和坎貝利接受科學與武器
戰術與行政參謀等課程訓練

1985年4月晉升為
新加坡第四十六裝甲營司令
並沒有隨父兄從政
而是往企業界發展
他曾任新加坡電信的總裁兼首席執行長
並於2007年4月1日
卸下新電信集團總裁職位

李光耀是在李顯揚兩歲時
成為新加坡總理的
所以在李顯揚的記憶里
父親是非常忙碌的
父親也曾表現出過遺憾
李瑋玲

李光耀的最小女兒李瑋玲
雖然李瑋玲不願意
利用李光耀女兒的身份
但她認為這個身份是一種責任
李光耀曾經對她說
每個考試很重要
她必須名列前茅
她曾獲總統獎學金得主
她說必須要用成績證明
新加坡的制度沒有偏袒她

她為人非常的低調
雖然身上有家族光環
但她甚少出現在公眾面前
只專心在醫學方面的研究
致力於大眾的健康
是一位資深的神經科醫生
是新加坡國立腦神經醫學院院長

過去12年間她為《海峽時報》
撰寫了約180篇文章
字裡行間透露了她是個具有強烈主見
對於熱衷的課題直言不諱的人
李瑋玲在她的著書
《一個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中
既描寫了自己的對事物的強列觀點
也描寫了自己對父親的敬佩

在李瑋玲看來
父親是那個幫助她成長
塑造她人生觀價值觀的人
她曾描述道:
「爸爸教會我最重要的道理是什麼?那就是不要因為別人比自己弱,或是地位比自己低,而肆意欺負對方。同時,如果我有能力阻止別人欺負人,就一定要挺身而出。如果我看到有人受到上司的不公平對待,我就會毫不猶豫地站出來為他說話。我和父親一樣生性好鬥,只要是為了伸張正義在所不辭。」
李瑋玲的強烈個性
也表現在後來的
李光耀故居之爭上
// 李光耀故居之爭 //
2017年6月14日凌晨2點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
妹妹李瑋玲和弟弟李顯揚
幾乎同時在Facebook上發文
內容直指李顯龍
稱兩人對長兄李顯龍失去信心
同時擔心新加坡的未來

兩人在Facebook上傳了
一份名為《李光耀的價值觀哪去了》
(What Has Happened to Lee Kuan Yew’s Values)
的6頁聲明稿
李顯揚和李瑋玲兩個人深夜發文
都指向了一件事
長兄李顯龍設法保留
李光耀在歐思禮路38號
(38 Oxley Road)的故
這一做法違背了李光耀生前的願望

李顯揚和李瑋玲曾在2015年
公開了李光耀遺囑中
有關處置故居的內容
強調李光耀在晚年數次要求
新加坡政府在他去世後拆除故居
以免成為「供人崇拜的遺蹟」
子女們有責任和義務來執行遺囑
望民眾能夠對此表示尊重

當天上午大約在10點左右
在國外休假的李顯龍也選擇
在Facebook上公開回應此事
他對李顯揚和李瑋玲
選擇把家庭私事公開的做法很失望
並否認了二人聲明中所有指控
(尤其是對二人指責他
意圖把兒子推上位這一點)
後來也請總理公署
出了一份正式的聲明
弟弟妹妹的指控
和總理的聲明詳見下文
李光耀的價值觀哪裡去了?
——李光耀女兒李瑋玲和二兒子李顯揚的公開信(全譯文)
我們被推到現在這個位置,感到極度的悲哀。我們對我們的兄長、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的性格、行為、動機與領導力及其妻子何晶的角色頗為不安。我們看到了我們兄長截然不同的一面,這深深地困擾著我們。自從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逝世以來,我們就因為李顯龍濫用他的地位和對新加坡政府及其代理的影響力而推進其私人事項,感受到威脅。我們擔憂的是,這種體制對於防止政府權力的濫用缺少制衡。
我們感到大哥無所不在。我們擔心,國家機關被用來對付我們和李顯揚的夫人雪芬。情況已經如此嚴峻,以致於李顯揚感到被迫離開新加坡。
「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我將在可預見的未來離開新加坡。這是我的父親李光耀熱愛和建立的國家。它一直是我全部人生的家園。新加坡是,並將一直是我的祖國。我並沒有離開的意願。李顯龍是我離開的唯一原因!」
如果顯龍準備如此地對待我們——他的妹妹和弟弟、為了新加坡的建立作出過貢獻的成員——以實現其自己的目的,那麼,我們為新加坡憂慮。我們想問的是,擁有能力及獨立的政治正當性的領導人們,是否應該對李顯龍不受挑戰的權力支配不聞不問。
這絕不是對新加坡政府的批評。我們看到,公務員系統中有不少正直、優秀和誠實的領導人,但是,他們受到了位於頂層的李顯龍濫用權力的束縛。我們不再信任李顯龍,並已對他失去了信心。
李光耀逝世以來,新加坡所發生的變化沒有體現他的立場。從未有人懷疑過李光耀心裡所想的只有新加坡和新加坡人民的最佳利益。他真實可信,心口合一。但這絕不能用來形容我們的兄長李顯龍和他的妻子何晶。不幸的是,我們相信顯龍受其權力欲和個人名譽所驅使。他的聲望與李光耀的遺贈是分不開的。他的政治權力也是從他是李光耀的兒子這一身份中攫取的。我們注意到,李顯龍和何晶想要榨取李光耀的遺贈以謀取他們自己的政治目的。基於我們之間的交流,我們也相信,他們所包藏的政治野心是為了他們的兒子——李鴻毅。
新加坡不存在總理的妻子便是「第一夫人」這樣的說法。李光耀自1959年至1990年擔任總理。在那麼長的時期里,他的妻子(我們的母親)一直迴避公眾的關注,自始至終是他堅定的支持者和私底下的顧問。她謹慎行事,為總理夫人的行為設置了很高的標準。她從來沒訓斥過常務秘書們或高級公務員們。她和何晶之間的反差是再明顯不過的了!雖然何晶在政府里沒有擔任公職,但她的影響卻無處不在,並嚴重地超越了她的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