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阿裕尼和巴耶利峇之間的麥波申,位於新加坡的第13區。是根據市建局規劃分界線劃分的芽籠規劃區的五個區之一。
麥波申早前巴耶利峇的所掩蓋,但是隨著新的餐飲業和生活方式選擇的多樣性提高,以及組屋的在開發,麥波申地區正在慢慢恢復它的活力。

這個位於麥波申循環路36的咖啡廳(Wish Cafe),自從去年4月營業以來,非常受周圍的學生和年輕人歡迎。這裡有12種口味的冰淇淋供消費者選擇,咖啡廳也配搭了各式的甜點,例如華夫餅、松露蛋黃牛角包、風味雞翅膀等等。
以櫻花設計為主題的咖啡廳在一排雜貨店、診所、蔬菜水果攤位中脫穎而出。這家店以前是一間文具店,當文具店老闆決定退休的時候Wish Cafe的老闆絕對接手經營,如今小店的生意非常興旺,即便是在工作日,也會吸引很多食客來訪。

生活方式和娛樂設施
除了飲食業(F&B), 這裡還有一處吸引人的生意,是為了給人們減壓的「憤怒房子」,這個以前在馬里士他路經營的店,如今搬來麥波申路490號。在這裡人們可以用棒球棍擊打物體,來釋放心裡的壓力和內心的挫敗感。消費者可以擊打杯子、餐具、收音機、電視機來減壓。

這裡還有一處全長2.52公里的小徑,它連接了加冷河(Kallang river)的一條支流和麥波申莊園(MacPherson Estate)。人們可以在小徑上騎腳踏車、慢跑和散步,為周圍居民閒暇時提供去處。
教育機構
麥波申這裡的教育機構也是越來越多,例如之前的女校Canossa Catholic School,在今年開始改成綜合學校,並招收它第一批男學生。還有附近的Geylang Methodist 小學和中學、Maha Bodi School。聖瑪格麗特小學也將會在2020年至2021年搬遷的麥波申地區。

舊貌換新顏
在2015新發展的組屋麥波申春天(MacPherson Spring), 是四座19層的建築,裡面包含了570個單位,從一房式到四房式不等。

這些新興組屋與之前1967年到1973年發展的組屋形成鮮明對比,那一片舊組屋是以紅、黃、藍三原色為主,由來自荷蘭的現代主義畫家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ain)在1930年的油畫靈感而設計。這種新舊交織的景色使整個麥波申變得更有特色,形成一道風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