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怡紅(右)在 慈光福利協會擔任 護理治療師助理, 協助年長者及中風病患接受護理治療,同時與他們參與協會活動。(慈光福利協會提供)
當年家貧被迫在中三輟學,50歲女裁縫師,12年前重返職場時在志願福利團體任職,從雜工一路到護理治療師助理,今年4月決定重返校園修讀康復護理,考取專業文憑,成為高級護理治療師助理。
今年50歲的鄒怡紅,目前在慈光福利協會擔任護理治療師助理,今年4月決定報讀工藝教育東區學院,為期兩年半的康復護理課程,考取在業培訓專業文憑。她的決定獲得慈光福利協會和家人的支持,並獲得護聯中心頒發社區護理人力資源發展獎,提供她獎學金完成課程。
育有三名年齡分別為25歲女兒、22歲兒子及16歲兒子的鄒怡紅受訪時說,當年家境不好,她念到中三就輟學,幫人縫衣服,一做就是12年,婚後一度當起家庭主婦照顧孩子。
她的丈夫是名散工,12年前她決定重返職場,但裁縫師的工作時間長,她在東北社區發展理事會的協助下,她在慈光福利協會擔任雜工。
慈光福利協會是一個志願福利團體,除了為智障人士提供長期寄宿理療與日間照料服,也為年長人士與中風病患提供康復治療服務等。
除了打掃,她也為年長者準備茶點、陪他們做運動,偶爾為他們測量血糖指數和血壓。
與年長者及中風病患相處,讓鄒怡紅受到啟發,希望能成為專業護理人員,幫助更多的人。
她說:「八年前,我在上司的鼓勵下,到新康國際學院上了三個多星期的課程,考取新技能資格高級護理服務證書,成為護理治療師助理。這次上司也鼓勵我繼續進修和申請獎學金,報讀康復護理課程。」
她笑說,她是班上的超齡生,在26名學生當中,年紀最大。她擔心自己英文不好,追不上課程的進度,上課前一晚半夜挑燈先複習。
「我會先把講義的內容翻譯,一看到不明白的英文字就查字典,常常熬夜至兩點才睡,確保自己上課時已做了充足的準備。」
完整報道,請翻閱2018年9月5日《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