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會讓你失業嗎?新加坡青年對未來就業前景最感悲觀

2018年09月12日   •   1萬次閱讀

人工智慧會讓你失業嗎?新加坡青年對未來就業前景最感悲觀。

人工智慧時代確確實實已經來臨,躲都躲不過去。

很多人擔心,越來越發達的科技會導致大量失業。

而隨著最近幾年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

各類與人工智慧有關的產品和新聞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比如之前橫掃整個圍棋圈的AlphaGo,就讓人們意識到了人工智慧的強大。

同時,這也讓人們意識到,此前只存在於影視作品中的人工智慧,

正在成為現實,而伴隨著它的那種恐懼,也一併落地,成為真正的擔憂。

甚至,霍金,馬斯克等名人也聯名發布公開信,讓人們警惕人工智慧。

那麼,人工智慧真的那麼恐怖嗎?它會導致人類大量失業嗎?

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經濟學家的聯合研究發現,有兩大類職業難以被科技進步所取代。

第一種是「抽象」職業,即那些需要解決問題能力、直覺、創造力、說服力的工作,

例如工程師、教授、管理人員等;另一種是需要「動手」的職業,

即那些需要環境適應能力、視覺和語言辨識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的工作,

例如廚師、護士、保姆等。

簡單來說,高端職業和低端職業更加不容易被科技進步所取代,

而最受衝擊的恰恰是「中等技能」職業,比如銷售人員、公司和行政文員、製造業工人、技工。

世界經濟論壇和網絡公司Sea今年7月,

對東協六個國家的4萬2000名35歲及以下的青年進行調查。

其中,大約2000人來自新加坡。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本地青年認為,

科技將導致職位空缺減少。這個比率是受訪國家中最高的。

相比之下,菲律賓只有三成青年持相同看法。

另外,不到一半的本地青年認為,

善用科技有助於他們賺取更高的收入。

這個比率顯著低于越南、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

這些國家有超過七成的青年認為,科技可以提升他們的賺錢能力。

經濟師認為,新加坡勞動隊伍的教育程度較高,

更了解科技可能對就業市場造成的顛覆性影響,導致他們較為悲觀。

事實上,這些擔心都是沒有必要的。

因為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一定會出現許多新興的行業,而與之配套的,則是一系列新的職位。

就像網際網路出現之前,職業的選擇非常少,

人們只能去從事一些售貨員、工人、文員、教師、司機、農民之類的職業。

而在網際網路出現之後,一系列新興的職業也跟著出現,

比如門檻較高的有程式設計師,產品經理。

門檻較低的也有客服,銷售,或者配送小哥。

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一件新生事物的出現,就一定會殘忍地淘汰舊有的事物。

它更可能出現的形式是結合,慢慢過渡,

而之前的人力也可以隨著學習和訓練,慢慢轉移到新的行業里來。

新興科技的發展也許會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